山东菏泽牡丹的历史有多少年了?

牡丹在中国栽培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汉代《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药用植物的记载。隋朝时,在北方广泛种植。唐朝时,在长安种植;北宋时,洛阳牡丹天下第一。南宋时期,牡丹种植中心开始南移,四川田鹏牡丹紧随其后,被称为“小洛阳”。继田鹏牡丹之后,亳州牡丹一度盛极一时。后有“亳州寂寞,但盛事归”(《曹县志》)、《明代牡丹在海》(清代苏的《牡丹谱》)。“曹楠”指现在的菏泽地区。菏泽的牡丹栽培始于何时,很难考证。早在南宋时期就有记载,在明朝嘉靖年间,种植已经非常兴盛。到了清代,更加繁荣,耕种面积达1000亩。建了几个牡丹园,特别是木梨园、宁香园、憩园。菏泽牡丹在中国牡丹发展史上占主导地位已有500多年,现在菏泽牡丹栽培面积已达5万多亩。《曹楠牡丹谱》载:“至明代,曹楠牡丹已在海上。”清朝

有“菏泽牡丹天下第一”之说。菏泽牡丹是在明清以来十几个风格各异、大小不一的牡丹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清代道光年间的赵园、木梨园,明代创立的毛园,当时的铁梨寨园、园、军门园等。当时县志记载:“每年仲春,出城往东,与陌生人相连,绚烂而热气腾腾。”同时,牡丹冬开技术也在清代道光年间问世,成为菏泽花农的绝技。花农通过严格控制温度、湿度,调节光照和空气,使牡丹在隆冬发育,在春节开花。菏泽牡丹种植面积非常广阔,历史上最高峰时达到5000亩,1976年达到3000多亩。仅城东的“曹州牡丹园”就占地1000亩。目前菏泽牡丹种植约2万亩。每年4月中旬至5月初的花期,成千上万株牡丹一望无际,五彩缤纷,宛如人间仙境。目前全国各地的牡丹大部分都是菏泽运输的。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菏泽牡丹不断发展。传统品种不断延伸,新品种越来越多。现在,菏泽人民已成功研究出“田间催花”技术,人工控制牡丹花期,可使其四季开花,并通过国家鉴定。目前种植面积已达2万多亩,是中国最大的牡丹生产和科研基地。1982年,赵楼、李记、贺楼牡丹建成“曹州牡丹园”,王李庄恢复了以编松动物为特色的“古今园”,红庙新开辟了传统品种的“百花园”。近年来,菏泽每年从外地供应牡丹数十万株,品种达200多个。除广、深、沪、京、洛、安等大中城市及港澳地区外,还远销日本、朝鲜、苏联、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菏泽市牡丹栽培历史悠久,明代即有名气。蒲松龄在他的《聊斋志异》中说“曹州牡丹为齐鲁之最”,写了一个葛金玉的童话,后来被称为“菏泽牡丹为天下之最”。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富有历史传统的曹州牡丹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目前,我市牡丹种植面积已达5万多亩,品种600多个。历史上形成的牡丹文化,包括药物学、植物学、园艺学、地理学、文学艺术、戏剧和民间艺术,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