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李济的悠久历史

陈李济是广州知名的中药品牌。在陈李济中医药博物馆里,浓缩了它400多年坎坷而辉煌的历史。步入馆内,在“火是文武双全,药辨君臣助天下”的对联下,明代青花将军坛、清代斗彩药瓶、古色古香的紫檀药柜,装饰着“苏合丸”、“白凤丸”、“宁坤丸”等耳熟能详的药名,让人仿佛踩在刚刚参拜归来的清末民初,药香四溢。大厅里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画在红色背景上的巨大的长寿字。据介绍,这是中国书画界巨擘吴作人先生为纪念陈李济建市385周年题写的。陈李济始建于公元1600年(明万历二十七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清朝同治皇帝服用了他的“追风苏合丸”,被称为神异。于是,以“星河堂”为商号的广东陈李济,更名为躁江南北。光绪年间,“御主”翁同龢为其题写“陈李济”之名,三个镀金大字至今犹存。陈李济的后裔陈永娟说:“陈李济始建于1600年。除了史料,还有我家的家谱为证。从太公陈体权到我第十一代,世世代代都有记载,太公陵园还在南海。”

陈李济确实是一个创立于明朝,兴盛于清朝,存在于民国,至今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中国名牌。历史上是南药的代表,与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堂三足鼎立。陈李济的历史比同仁堂早69年,比胡庆余堂早274年。虽然全国各地都有许多中药行,但沧海明珠和陈李济无疑是中华民族留下的无价之宝。

我们翻开历史的一页,以公元1600的坐标,回溯22年。(1578)《李时珍中药药典本草纲目》出来了。二十八年前,也就是隆庆五年,中医发明了“人痘接种”,在世界上最凶猛的天花瘟疫面前,勇敢地迈出了胜利的第一步。在中医中药空前繁荣的背景下,以现代企业股份制为特征,以一心济世为宗旨的中成药企业陈李济应运而生。此后的400多年间,陈李济在继承古方的基础上,研制生产了数十种中成药,包括膏、丹、丸、散、茶、酒等,销往大江南北,远至东南亚各国。药品功效的精神和产品的精髓在陈李济是众所周知的。每年秋考,考生们都跳进北京想尽办法。因为他们千里迢迢来北京赶考,难免会被一些风寒侵袭,水土不服。陈李济用红纸包了一颗药丸,并写了一首歌把它送了出去,赢得了“广药”的美誉。据说慈禧太后长期服用陈李济的“乌鸡白凤丸”,容颜依旧苍老,经久不衰。

几千年来,中医一直是我们民族健康的守护神,保护着民族的繁荣昌盛。数百年后的今天,当人们重新审视陈李济这一珍贵稀有的人类文明非物质遗产时,我们不禁为之献上深深的谢意。陈李济作为中国最早成立的医药企业,400多年来代代相传,诚信济世的宗旨功不可没。细究其根源,在于“经济”二字。“经济”是给予和帮助弱者;“节约”是创始人和一代又一代陈李济人的宗旨和追求。也是对以“仁”为核心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只有你有济世之心,才会坚守古方医学的“义”。古方药的“义”,恰恰是“田字一号”的一级正品:东北的参茸、化州的正宗陈皮、德清的何首乌、肇庆的慈石、阳春的砂仁,尤其是新会正宗陈皮为镇店之宝;有济世之心,必可“确保手艺繁复,品味不减”。于是诞生了追风苏合丸、乌鸡白凤丸、壮腰健肾丸、补脾益肠丸等名牌产品。怀着救世之心,首创蜡壳丸包装技术,为中成药发展史增色不少。

在“一心济世”的原则指导下,历代陈李济人以行善为乐,把为劳动群众免费服务列为店规,扶贫济困,世代赠药赠茶。更令人感动和敬佩的是,为了预防火灾,陈李济从英国进口了三辆消防车及相关设备,组织了一支义务消防队,除了消防器材外,还准备了一个医药箱随行应急。消防设备上写着黑色背景上的“陈李济”字样。市民们一旦遇到火灾,就立即停止工作,志愿去营救。

历史悄然而去,消防车无声。然而,当年陈李济人的善行至今仍在羊城口耳相传。传说凤凰是人间幸福的使者。每五百年在火中获得一次更好的身体重生,佛教称之为涅槃。纵观陈李济的历史,就是不断涅槃重生的历史,也是我们民族的兴亡史。上世纪90年代,陈李济轻松扩张,投资654.38+0.3亿元按GMP标准建设新工厂,告别“前店后厂”的车间模式,大步迈入现代企业行列,扶摇直上。

然而,陈李济和全国老字号中药一样,面临着西药的巨大冲击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政府号召将广东省建设成为中医药强省,陈李济人民积极响应号召,坚持中医药,弘扬国粹,大胆继承创新,迈出了三大步伐:

敢于用现代检测标准检验产品质量。目前已采用先进的HPLC(高效液相色谱)进行精确的微克限量检测,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安全有效。本厂名牌产品“壮腰沈剑丸”被应用于基因库水平进行研究,无可辩驳地证明了本产品卓越的抗氧化和抗衰老功效。

敢于创新,在新产品开发上,陈李济人十年磨一剑,终于攻克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坤仙胶囊,一种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纯中药制剂。本品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达89.7%!目前西医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等免疫性疾病束手无策,这些疾病往往会因激素滥用而导致人体变形。十多年前,陈李济在第九个五年计划中宣布了这一创新项目。“坤仙胶囊”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定为中药进入国际市场的首批“种子产品”。这是中医对世界的又一贡献。

勇敢地承担起弘扬中医药文化的历史责任。为了完整地保存中医药的制药历史,陈李济人集资近千万元建成了岭南第一个中医药产业博物馆,向世界展示祖国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开业以来,深受中外人士的欢迎,使陈李济这个民族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善于传承“拯救世界”的精神,与时代共筑和谐。陈李济人赋予“帮助世界”新的含义。他们坚持不懈地开展送药、慰问、讲座等公益活动。在西藏最偏远的墨脱,你可以看到他们的药品捐赠,在贫困山区和繁华街道,你可以看到他们的义诊。

陈李济制药厂被国家命名为“中华老字号”,“陈李济文化”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陈李济像一只重生的金凤凰一样展翅高飞。拥有金字招牌的陈李济,将上下求索,努力进取,创造更加辉煌的品牌价值。(文/王文锦)1600年,陈体权、李圣佐创立陈李济。

1650年创制乌鸡丸,后由著名的御药乌鸡白凤丸衍生而来。

蜡壳丸剂型最早产生于康熙时期。

1826在广州十三行72号设立批发处,成为出口产品,进口国外医药原料的进出口贸易机构。

同治年间,被封为“兴和堂”。

民国初年,政府颁布《商标法》,注册了“星河堂”商标,一直沿用至今。

1922在香港开设分公司和工厂,为外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35在上海开了分店。抗日战争开始后,上海分行迁至新加坡,发展南洋群岛业务。

1942在澳门新路开了分店。

65438年至0954年公私合营期间,以陈李济为主厂,先后并入神农、万春园、魏氏、封治昌、何宏仁、协和堂、橙香斋等七家药厂,一家甘泉药厂和一家盛达和记蜡店,组成“广州陈李济联合药厂”,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壮腰沈剑丸,补肾名药,首创于1958。

20世纪80年代初,恢复了“广州陈李济制药厂”的名称和“星河堂”商标,并被中国中药材公司确定为国家重点中药厂。

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陈李济制药厂的蜡丸生产工艺制作成纪录片作为文化遗产,向世界推广。

1993获得首批“中华老字号”称号。

1998按国家GMP标准建设投资130万元的新工厂,企业实现历史性搬迁。

20世纪初,陈李济率先实施了ERP管理。通过了国家GMP认证和澳大利亚TGA组织的GMP认证。

2004年,陈李济中医药博物馆竣工。

2006年通过GMP认证;国家新药坤仙胶囊获得新药证书,获准生产。

2007年,“陈李济中医药文化”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陈李济中医药文化”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被认定为“广东省清洁生产企业”、“广州市清洁生产优秀企业”。

2009年,中国质量协会授予全国实施顾客满意工程先进单位称号。

2009年被评为广东省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2009年被授予广东省最具文化品牌。

2010陈李济中医药博物馆被广州市政府认定为“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0陈李济的410周年纪念。

2010年,陈李济改变了企业制度,创下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2011,“陈李济”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