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门蜀道的历史与文化
川北有三条古蜀道:金牛路、尹平路和米仓路。金牛路最重要的是剑门舒路,即剑门古道,2013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更新后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三国蜀汉宰相诸葛亮在大尖山(剑门山)中间修建了一座石门,故名剑门门,并在大小尖山之间修建了一座飞檐。剑门关绝壁似城墙,绝道似门。一人守之,万人不得,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古蜀道的咽喉。从丰州到建州,110里的路段有9万多座桥亭,都是建在悬崖上的,现在都没有了。就在几年前,一座城关在古剑门关遗址上重建,成为背后古道的全新标志。
剑门关下,诗人李白感叹:“险要高,难于上青天!”剑门蜀道。这条古道北起Xi,南至成都,曾经是中原通往西南的咽喉要道。但地处剑门蜀道中心,位于四川广元,是“且一人守之,万人不能逼之”的兵家必争之地。任何有志于在四川称王的人,都要先攻占这个天险。“放下剑门就像拿下四川”。自三国以来,剑门关就是一个极其凶险的古战场。剑门关横跨蜀道,是一座绵延数百英里的砾岩峰。所谓“剑门无地”,是指剑门的特大砾岩。从正面看,这石墙就像一个天然的战场,用铁壁挡住了秦岭的千里大山,挡住了中原的台阶。从侧面看,像一个巨浪,汹涌澎湃;从后面看,就像一群奔腾的骏马,让所有的闯入者望而生畏。
这个危险的关口是大自然造成的。古四川盆地是一个内海。白垩纪地壳运动,海水下降,海底岩石上升,形成坚硬的砾岩山。这座山有72座山峰,犹如利剑。大大小小的两座山,像门一样对着,所以叫剑门。剑门蜀道蜿蜒穿过门缝。
三国时期,孔明北探中原时,路过此地。看到地形易守难攻,他就在这里修了一个关隘,从此关闭了剑门关。如今在剑门关,峡谷口上还有一条飞梁亭路,是为了送军需而修建的;而三国关却是雄伟壮观,上面有三层楼的瞭望塔,飞檐上挂着金铎,昼夜不停地发出铿锵声。现在的古观楼是1989重建的。
剑门关上的七十二峰,见证了千百年来的热血流淌。历史上没有军事家从正面攻占剑门关。只是在1935年,红军在李先念的指挥下,渡过嘉陵江,迂回后关门,攻打营盘嘴,攻克剑门关。在无数次战役中,三国姜维镇守剑门关的故事流传千古。当时蜀汉大将姜维,以区区三万兵力拒魏国邓艾十万大军于门外。由于《三国演义》在日本等东南亚国家的心中根深蒂固,“剑门关”成了人们跋涉千里缅怀历史的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