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创办的?
北京大学[1]始建于1898年,原名史静大学堂。它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正式成立的大学。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开始。北京大学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所作为最高学府而设立的学校,孕育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现代学制——“仁隐学制”和“癸卯学制”。北京大学作为中国最高学府创办,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主管全国教育。它继承了中国和北大西门。
千百年来,国家最高学府“太学”(国子监)的学制是以传统太学制度和现代大学建制的双重身份创立的。它既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的延续,也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可谓“承太学正统,立大学祖庭”。自成立以来,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地位。1912 5月15 [2],史静大学堂更名为“国立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发祥地,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最早的发源地之一,作为中国最早的活动基地之一,为民族的复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先锋作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里代代相传。1917年,著名的教育民主革命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以“遵循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原则”解放思想,学术繁荣,北大日新月异。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鲁迅、胡适、李四光、李书华、格利普等杰出人才都曾在北京大学工作或任教。蔡元培校长
[7]1927-1929年期间,北京大学动荡不安,遭到严重破坏。冯至军阀夺取北京政权后,于1927年悍然宣布撤销北京大学,并与北平其他八所国立大学合并,成立史静大学。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先将其改为中华大学,后改为北平大学,再改为国立北平大学北京大学学院。1929年,北京大学宣布自行复学,国民政府于8月6日将北京大学学院改为国立北京大学。1930年,三次代理北大校长的蒋梦麟开始执掌北大。他提出了“教授治学、学生治学、教职员工管事、校长治校”的十六字方针,对学校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整顿。有文理法三个学院,14系;实行了专职教授制度,聘请了一批知名教授,特别是理学院招聘了一大批一流的科学家。使北大理科快速发展;制定了《国立北京大学组织大纲》,将办学宗旨确定为“学习先进知识,培养专门人才,培养完美品格”。根据美国大学教育制度,对旧的教学和科研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实行学分制,要求毕业生写论文、授予学位,正式成立研究所,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正常化。蒋梦麟还多方筹集资金,在1931,北京大学和中国教育文化基金会设立了合作研究专项基金。1934北京大学开工建设新图书馆;科学部门的设施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到1935,北大已建成40多个实验室,6716台实验仪器,15788种标本,3100件药品和练习器械,夕阳下美不胜收。
零部件和设备在国内高校中位居前列。蒋梦麟主政该校期间,正是民族危亡之时,北大的教学科研水平在经历了校死风波后稳步上升。中国近代杰出的教育家蒋梦麟贡献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