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的细节
希伯来语是耶胡迪或耶胡迪。
原指犹大支派(以色列12的一个支派)或犹大王国(以色列国分裂,与北方支派10建立的以色列王国对立)的人。所有犹太人最初被统称为希伯来人,从他们占领巴勒斯坦到巴比伦流亡期间也被称为以色列人。流亡生活后,只有原本属于犹大王国的民族还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色,其他10个部落在公元前721年亚述摧毁北方王国后,被分散同化到其他民族中。所以犹太人这个词只是指原本属于犹大王国的人。各派犹太人都承认犹太女人生的是犹太人,改革派则认为父母是犹太人的才是犹太人。一般来说,从纯宗教的角度来看,一个世代生活在非犹太环境中,保留了犹太教许多基本教义的社群,整体上算是真正的犹太人,但作为个体,这样的人是不能随意与犹太人通婚的。
也被称为希伯来人和以色列人。属于欧罗巴人种的地中海类型。主要分布在美国、以色列、俄罗斯以及欧洲等地区。以色列犹太人以希伯来语为民族语言,属于闪米特-汉语系闪族。美国犹太人说英语,很多人懂希伯来语或意第绪语;其余的是当地语言。19世纪以前,散居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由于彼此隔绝,在社会文化、宗教礼仪、生活习俗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并由此形成了阿斯金的纳兹、塞法丁、东方三个分支。信仰犹太教,历史上也有人皈依基督教。东正教徒行割礼,禁止与未行割礼的外国人结婚。把星期六定为不做世俗之事的安息日。改革者不遵守宗教规则。一些人来到中国,逐渐与当地居民融合。在整个中世纪,在基督教世界里,犹太人总是被指责背叛耶稣,到处遭到憎恨和迫害。二战期间,600万欧洲犹太人被纳粹德国无辜杀害。犹太人渴望国家的复兴。1948年5月,在英美的支持下,部分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了以色列国。后来很多犹太人从世界各地移居到以色列,有460多万人。
高智商
人类的平均智商在90-100之间,而犹太人的智商比人类的平均智商高20-30左右。为什么犹太人对高智商有不同的解释,没有统一的结论。主要解释如下。
1.此后近2000年间,犹太人分散在世界各地,与当地人通婚,客观上形成了远亲繁衍的作用,其后代普遍具有比近亲更高的生殖智商。
第二,犹太人学习《塔木德》对智商有启发。
第三,在中世纪反犹的欧洲,犹太人被禁止从事农业和在政府部门工作,迫使犹太人从事高智商的商业和金融。此外,犹太人在从事高智商的犹太人中通婚,加速了后代智商的提高。
第四,犹太人在普遍反犹的环境下必须依靠智力才能生存,所以犹太人重视知识和智慧。
皮肤的多样性
经过近2000年在世界各地的流浪和与当地人的通婚,犹太人的肤色变得多样化,包括白人犹太人、黄种人犹太人、黑人犹太人以及印度和拉丁美洲的亚肤色犹太人。
历史变迁
《圣经》时代犹太人的历史始于公元前第二个千年的前500年,祖先是亚伯拉罕、他的儿子以撒和他的孙子雅各。一场遍及全国的饥荒迫使雅各和他的儿子们,以色列十二个部落的祖先,迁移到埃及,他们的后代在那里成为奴隶。几个世纪后,摩西带领人民走出埃及,摆脱奴役,奔向自由,最后回到以色列。他们在西奈沙漠流浪了40年,在那里他们组成了一个国家,接受了摩西的律法,包括十诫,他们的祖先创立的一神教开始形成。
在约书亚的指挥下,以色列各部落征服了以色列本土并定居下来,但他们往往只有在受到外来威胁时,才会在被称为“士师”的首领的领导下联合起来。公元前1028年,索尔建立君主制;他的继任者大卫统一了各部落,并于公元前1000年在耶路撒冷建立了他们的首都。大卫的儿子所罗门将王国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商业强国,并在耶路撒冷建造了以色列一神教的圣殿。考古发掘证实,所罗门统治时期,在一些设防城镇建立了重要的城市贸易中心,如夏索、麦吉多、格吉等。所罗门死后,国家分裂成两个王国:一个是以色列王国,首都在撒马利亚;一个是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犹太王国。两个王国共存了两个世纪,由犹太国王统治,由先知警告要维护社会正义,遵守法律。
公元前722年,以色列王国被亚述人占领,民众被迫流亡(史称“失落的十部落”)。公元前586年,犹太王国被巴比伦人征服。入侵者摧毁了耶路撒冷的圣殿,并将大多数犹太人流放到巴比伦。
在犹太人自治时期(公元前538-60年),巴比伦帝国于公元前539年被波斯人征服。之后,许多犹太人回到犹大(以色列的故土),在耶路撒冷重建圣殿,犹太人在故土的生活方式得以恢复。在接下来的四个世纪里,犹太人在波斯人和古希腊人的统治下享有很大程度的自治权。叙利亚塞琉古王朝采取一系列措施禁止犹太人的宗教信仰,导致公元前168年马卡比家族(Hasmonians)领导的起义,随后建立了独立的犹太王国,由哈斯莫尼奇王朝的犹太国王统治约80年。
异族统治(公元前60年-公元1948年)从公元前60年开始,国家被内乱削弱,日益被罗马控制。为了摆脱罗马的统治,犹太人又发动了一次起义,最大的一次爆发于公元66年。经过四年的战斗,罗马人于公元70年征服了朱迪亚(犹大),烧毁了第二圣殿,并流放了许多在中国的犹太人。犹太人对罗马的最后一次抵抗是一千多人被困在马萨达山顶的城堡里。这场叛乱在公元73年以守军的集体自杀而告终。它成为犹太人在自己的土地上争取自由的象征。
在罗马(70-313)和拜占庭(313-636)的统治下,犹太社会继续在本土保持和发展自己的法律、教育和文化体系。在公元2世纪,犹太律法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编纂成了口传律法《密西拿经》,然后在公元3-5世纪扩展成了《塔木德经》..其中一些法律后来根据情况进行了修改,遵守教规的犹太人仍然遵守这些法律。
犹太人重新获得国家主权的另一次尝试是公元132年的bar kokhba起义,该起义导致在朱迪亚建立了独立的犹太人飞地,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然而,三年后,罗马人打败了巴尔科克巴,为了断绝犹太人与故土的联系,他们把耶路撒冷改名为埃利亚卡皮托林纳,把这个国家改名为巴勒斯蒂娜。
从7世纪开始,国家先后被阿拉伯人(613-1091)、塞尔柱人(1091-1099)、十字军(1099-129655)瓜分。奥斯曼帝国由土耳其人(1517-1917)和英国人(1918-1948)统治。不同时期的统治者任意更改边界和名称。征服者建造的王宫是他们统治这片国土的历史见证。
虽然因为几千年的异族统治,犹太人越来越少,但犹太人始终保持着在这片故土上的存在,犹太人口也随着散居在各国的犹太人的回归而不断增加。到19世纪中叶,稀疏的犹太人口有了激增。
几个世纪以来,犹太复国主义,希望有一天回到锡安(锡安,传统上是耶路撒冷和以色列家园的代名词),一直是散居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的生活支柱。到19年底,东欧的犹太人不断受到压迫和迫害,而西欧的犹太人对形式上的解放越来越幻灭,这种解放既没有结束种族歧视,也没有使犹太人融入本国社会,犹太复国主义作为一种民族解放运动应运而生。从65438年到0897年,西奥多·赫茨尔在巴塞尔召开了第一次犹太复国主义者大会。在会上,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成为一个正式的政治组织,呼吁犹太人返回他们的祖国以色列,并在他们的祖先家园复兴犹太民族生活。
受到犹太复国主义的鼓舞,成千上万的犹太人开始返回家园。当时这片故土还是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人烟稀少,被世人所忽视。早期的拓荒者在这里排干沼泽,开垦荒地,在光秃秃的山上种树,建立工业,建造城市和村庄。他们建立了社区机构和服务设施,并将长期以来仅用于崇拜和文学的希伯来语恢复到日常生活中。
一片土地,两个民族。
基于“犹太人与巴勒斯坦(以色列的故土)有历史联系”和“在那个国家重建犹太人家园”的考虑,国际联盟在1922委托英国统治这个家园,并专门嘱咐英国“为这个国家创造各种政治、行政和经济环境,以保证犹太人家园的建立。”
同年,英国在这块托管地的四分之三领土上建立了阿拉伯之外的约旦酋长国(今天的约旦哈希姆王国),只留下约旦河以西的地区用于发展犹太人的家园。阿拉伯极端* * *连在这么小的区域建立犹太人的家园都会反对。他们煽动对犹太社区的攻击,甚至攻击主张阿拉伯-犹太人共存的阿拉伯人。英国对犹太人移民和定居的限制并没有阻止阿拉伯好战分子,暴力事件频繁发生,一直持续到二战爆发。
二战期间,纳粹杀害了约600万欧洲犹太人,其中包括654.38+0.5万儿童。战后,尽管急需为纳粹大屠杀中幸存的犹太人寻找避难所,但英国并没有取消犹太移民配额。为了解释这枚邮票:安娜·弗兰克(Anna Frank)和她的家人在这所房子里躲避纳粹迫害长达两年,以应对英国限制移民的政策。土生土长的犹太人社区和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一起,动员一切人力物力,组织了一场“非法”移民运动,将8.5万名难民从欧洲转移到他们的故土。
阿拉伯人反对犹太人在他们的家园定居,而犹太人则坚持解除对犹太人移民的限制。英国在无法调解的情况下将问题移交给了联合国。10月29日,联合国大会投票决定在约旦河西岸建立两个国家: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犹太人接受了分治计划,而阿拉伯人拒绝了它。
国家地位
1948年5月,英国托管结束,犹太人随即宣布成立以色列国。不到24小时后,五个阿拉伯国家的军队入侵了这个新国家。这场以色列独立战争已经断断续续持续了一年多。1949年7月,以停火线为基础与周边阿拉伯国家签订停战协定。
在建国宣言中,以色列声明它“向所有邻国及其人民伸出和平与睦邻之手”尽管历任以色列总理一再重申这一呼吁,但总是遭到拒绝或忽视。阿拉伯恐怖分子不断袭击以色列人口中心。阿拉伯国家不仅支持和鼓励袭击,还实施经济和外交抵制,封锁以色列的国际航道,挑起全面战争。在1956和1967,以色列发动了先发制人的攻击,以回应蓄意挑衅。1973年,以色列从三条战线同时击退了阿拉伯邻国发动的全面进攻。1982年,由于加利利北部居民多次遭到恐怖袭击,以色列采取行动摧毁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巴解组织)在黎巴嫩南部进行恐怖活动的基地。
65438年至0977年,埃及总统萨达特应北京总理邀请访问耶路撒冷,从而打破了拒绝和平的僵局。这次访问导致了双方之间的谈判,谈判的结果是于1979年3月26日签署了《埃及-以色列和平条约》并缔结了《戴维营协定》,其中包括实现中东和平的有关条款以及关于自1967年以来由以色列管理的朱迪亚、撒马利亚和加沙的未来地位的安排。随着1987这些地区爆发暴力抗议,阿以冲突的焦点在巴勒斯坦阿拉伯一方。以色列相信,有关各方只能通过直接谈判解决问题。因此,它欢迎在美国和俄罗斯主持下于10月30日在马德里举行的中东和平会议所提供的对话机会。这次会议聚集了来自以色列、黎巴嫩、叙利亚和约旦的巴勒斯坦代表团,为以色列随后与每个阿拉伯邻国的双边谈判和解决区域问题的多边会谈奠定了基础。
犹太人自称为“记忆的民族”。亚伯拉罕的信仰,埃及的奴隶生活,先知的言行,圣贤的智慧,民族的历史,与圣城耶路撒冷的关系,犹太人通过“记忆”继承下来,告诉他们的孩子过去发生的事情。说犹太人是一个“记忆的民族”,就是说明他们记住并继承了历史的遗产。在这些记忆中,不仅有民族的丰功伟绩和荣耀,也有那些迫害、分离、痛苦和失败。犹太人通过记忆将这些痛苦和教训代代相传,以警示后代。
历史其实就是一个民族烙印的记录。犹太人认真记忆民族历史的原因之一,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让散居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意识到犹太人的团结。但历史教育更大的作用是全方位启发个性,这一点犹太人也相当认同。所以,真正意义上的历史教育,不仅仅是强调历史的辉煌,而是要正视历史上的失败、挫折、迫害和衰落,从中反思和吸取教训。从这个意义上说,犹太人试图将教育定义为“痛苦的教育”。他们不仅告诉孩子生活中有欢乐和幸福,也告诉他们生活中会有黑暗和挫折。
普林节(又称普林节)是每年二月或三月举行的盛装游行。在古代,成为公主的犹太人以斯帖不遗余力地拯救犹太人的生命。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这段历史。
在普陵节,人们会吹笛子,敲钟,小孩和大人会乔装打扮在街上游行。在这个快乐的游行之前,孩子们必须了解这个节日的起源。以斯帖曾经舍命去告诉国王一个杀害犹太人的阴谋。结果阴谋主犯被处决,犹太人在关键时刻保住了性命。表达犹太人的感激是普林节的主要目的。
每年12月,有一个为期8天的奉献节。在古代,为了反抗希腊的暴政,马加比家族举行起义,恢复犹太人自治。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起义。在这个节日,人们将了解耶路撒冷圣殿被亵渎和犹太人被剥夺信仰自由的历史。
还有,两千年前,希腊军队亲手摧毁了耶路撒冷的神庙。为了纪念这一事件,每年8月,犹太人都会回顾历史,进行为期一天的绝食抗议,并为圣殿重建祈祷。
此外,西班牙的犹太人被流放,犹太人被基督徒压榨,苛捐杂税,直到法西斯大屠杀。无论事件大小,只要和自己有关,犹太人都会调查清楚,详细记录,记忆犹新。
犹太人选择的使命是不让这些悲惨的历史重演。过去的痛苦是未来的教训,所以犹太人会把这个使命传递给下一代,告诉他们不能采取安逸的生活态度;对民族和世界有责任感;学习历史不能只停留在过去,更要向未来敞开胸怀。
一个民族有自己的历史,一个人也有自己的历史,比如人的成长,经历,家庭,朋友,家乡。每一种经历都与相关的历史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的历史板块。历史是个人及其社会的产物。研究历史不是罗列过去的历史事件,而是考虑这些事件与现在的关系及其意义。对犹太人来说,历史是对现在的挑战,也是对未来的疑问。
比如犹太人的教科书,不是简单的记录犹太人如何被法西斯屠杀,而是问:如果你是当时的自己,你会如何应对?学生将被要求参考他们的祖先写的关于集中营生活的各种文章,并想象自己是受害者。视情况而定,一些有亲人朋友在集中营幸存的人,可以和他们座谈,听听最真实的经历。
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历史,反思历史,看到未来的方向。无论法西斯德国的罪恶多么不可饶恕,都要和德国人民建立友好关系,这是犹太人对待历史的归纳态度。从失败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善与恶,事物的积极与消极,并加以区分。犹太人最忌讳的就是无视事实,凡事一刀切。由刘洪平创作。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纳粹德国的崛起
一战中,协约国集团被协约国集团打败。191811.战后,德国皇帝威廉二世退位。1919年6月28日,德国签署《凡尔赛条约》。1965438+2009年7月31日,国民议会在德国南部小城魏玛通过魏玛宪法,宣布成立魏玛共和国。由于法国在1870的普法战争中受到普鲁士的重创,一战后,法国希望在经济上报复德国,最终削弱这个强大的邻国。《凡尔赛条约》对德国实施了极其严厉的经济和军事制裁。德意志帝国丧失了13%的领土和12%的人口,德国被解除武装,德国国防军被控制在65438+万以下,禁止拥有空军。虽然德国最终在一战中战败,但是德意志帝国的生命力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害,工业体系依然完好,德国本土也没有受到战争的影响。《凡尔赛条约》只考虑了战胜国的利益分配,条约前所未有的苛刻性和掠夺性,以及德国普遍不承认军事战败的事实。德国国民对《凡尔赛条约》有强烈的抵触和厌恶情绪,引发了普通德国人强烈的民族复仇情绪。在短暂的稳定之后,无法排除外来侵略和解决内部问题的魏玛共和国在1929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受到重创。这个脆弱的共和国面临严重的经济问题,濒临破产,德国人民的生活十分艰难,这为德国极右势力的崛起提供了良机。阿道夫·希特勒领导的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简称[纳粹]党)就是其中之一。他声称德国困境的根源来自于战后强加给德国的苛刻条款,懦弱的魏玛共和国和被指手握国家经济命脉的犹太人。他的理论得到了越来越多德国人的支持。到1933,纳粹党已经从一个无足轻重的小党一跃成为国会第一大党。1933 65438+10月30日,兴登堡元帅总统正式任命希特勒为共和国总理。与此同时,希特勒政府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行使宪法赋予总统的特殊权力来履行公务,使希特勒得以越过联邦议会进行实际独裁。这时,魏玛共和国走到了政治生命的尽头,被德意志第三帝国取代。为了摆脱英法等国对德意志帝国的束缚,希特勒在上台之初的6月193310宣布退出英法控制的国际联盟,原因是扩军备战计划受到限制。兴登堡1934年8月2日去世后,希特勒根据宪法继任总统,成为第三帝国唯一拥有实权的领导人,在德语中被称为“元首”。
希特勒不是一个只会喊空话的政治家。他上台后迅速重建了德国的秩序,凭着他的远见卓识,社会底层的工人阶级可以享受到过去没有的福利,所以德国人对希特勒的支持率大大提高。英法等列强看到通过凡尔赛和约压榨德意志帝国已经行不通了,立刻转变态度,与德国合作。此时德意志帝国政局稳定。纳粹稳定政权后,开始注重外交,采取了许多冒险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