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属于哪个城市
石泉县位于陕西南部,北临秦岭,南有巴山。汉江自西向东穿境而过,地形轮廓为“两山一河”。全县总面积1525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219个行政村,总人口18.2万人,县城人口5万人,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因城南多泉而得名,有“溪中水晶石”之韵。
石泉资源丰富,其中生物、水电、矿产最为丰富,是陕西省蚕桑基地县。石泉县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是一道精彩的南北风景,集中体现了秦楚文化的精髓。北部有吴韵山,被称为“小南山”,至今仍有大量的原始森林。由于其主峰天台山曾是鬼谷子的隐居之地,天台寺遗址已被省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吴韵的鬼谷子岭已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其南部还有西北最大的喀斯特洞穴。建成后将形成一个14平方公里的湖泊,与石泉水电站形成全县“一江两湖”的独特景观,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十分广阔的开发前景。
石泉交通便利。阳安铁路贯穿东西,国道210、316在县内交汇。安石二级公路全线通车,连接西汉高速的石梁二级公路已经建成。宽带网络、移动电话、传真、无线寻呼、特快专递和其他邮政通信服务覆盖全境。
县城南临汉江,北接北辰森林公园,四周山峦如翠幕。古城建筑风格完整,老街古朴幽静,新城繁华明亮,县城日供水能力6000吨,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市日新月异。2002年,荣获省级“卫生县城”称号。目前,石泉县已被安康市委、市政府列为全市第一县。
石泉,这块宝地,是商人投资的理想之地。2010年,石泉县将进一步东扩西扩,城市骨架进一步放大,规模达到15平方公里,人口8万。2005年西汉高速公路建成后,该县将形成石泉至Xi安、石泉至汉中的“半天经济圈”。届时,石泉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资源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实施“两区两带”战略,将石泉建设成为陕南经济强县,成为xi安的“后花园”。
地理位置
石泉县位于陕南中部(北纬10° 80′18″~ 108° 28′42″,北纬32° 45′57″~ 33° 19′56″),北临秦岭,南有巴山。全县总面积1525平方公里,东西直线距离42.75公里,南北直线距离63.05公里。
自然条件
地形县内地形复杂,山峦起伏,北高南低,海拔悬殊。最高海拔是北部的吴韵山2008.9米,南部的石泉嘴332.8米。
气候特征:气候属于北亚热带边缘的湿润季风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热量充足,温和湿润,灾害性天气频发。时间分配上,季节差异大,比例不协调。春季气温上升快,不稳定,气温变化大,常有寒潮、霜冻、大风、浮尘天气。冬季受蒙古高压和极地变质大陆气团影响,天气寒冷,降雨少,干旱多。春季暖气团逐渐加强,气温越来越高,春末多雨;夏季受蒙古低压和太平洋副热带海洋气团影响,降水集中,局地发生洪涝,常发生伏旱;秋季冷暖气团交替出现,持续降雨,常伴有低温。10月以后,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减少。年平均气温14.6c,年平均降水量888mm,年平均日照时数18h,无霜期240天。
组织系统演化
石泉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在这片土地上劳动、生活、繁衍,主要分布在汉江沿岸,被历史学家归为“仰韶文化”。夏属凉州,商、周属雍国,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属楚国、巴国、秦国,秦属西城郡,汉三国时期属安阳郡。晋代后数次改称昌乐县、永乐县,为西魏元年(公元552年)。因县内泉水众多,水质清澈,径流不息,故名石泉至今。1958年,石泉县、汉阴县、宁陕县合并为石泉县,1962年,三县分立。
行政区划
全县辖城关镇、池河镇、迎丰镇、两河镇、饶丰镇、后金龙圩镇、西河镇、熨烫镇、中池乡、银龙乡、银桥乡、红卫乡、中坝乡、长阳乡、增溪乡等8镇7乡,202个行政村,4个社区居委会,6个居委会。
革命老区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25军、红74师、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红四军、红军巴山游击队从1933年春至1937年春,在石泉坚持游击战争四年,建立了石泉苏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使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成为鄂豫陕。
一个
中央红军从江西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165438+10月,红25军撤出鄂豫皖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65438年2月8日,红25军顺利到达陕西商洛,开辟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1935年2月,红十五军团进入石泉的迎风、云川、银桥,搞宣传,惩办土豪,打民团,扶贫济困,在石泉北部建立革命根据地。1935年7月,红25军撤出陕南,向西北上。5438年6月+10月,在陕北与中央红军会师。
红25军西征北上后,中共鄂豫陕特委(又称中共陕南特委)建立了留在根据地的红军和多路游击武装,继续在旬阳、宁陕、石泉、佛坪、镇安、柞水等地开展武装斗争, 在宁陕、东江口、旬阳坝建立了以四亩土地为中心的根据地,成立了中共宁佛工作委员会和宁陕县土地委员会。 1935春期间,即65438+2月至1937日,红74师在石泉北部兴平、梁河、饶峰、蒲瑶、银桥、云川、迎峰等地区开展活动,发动群众参加红军,打击土豪劣绅,消灭反动民团武装,没收地主土地财产,分给贫苦人民。1937年8月,红74师撤离陕南,编入八路军115师参加抗日战争。
陕南第一人民抗日军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由中共西北特科领导的人民军队。红军战士多为汉阴、石泉。1935至65438+2月至1937日,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在石泉南北山区和汉江两岸与敌浴血奋战,先后在池河镇、太平村、毛坝场等地展开战斗,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地方势力,使其得到巩固和加强。
川陕革命根据地是红四方面军建立的。石泉南部的留侯、中坝、西河、长阳、铁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1933年月,红四方面军某侦察连120余人从西乡进入石泉铁,消灭镇保安队,占领铁镇,将没收的土豪劣绅财物分给贫民。红军侦察连在汉阴未夕完成侦察任务后,进入石泉凤阳开展活动,与魁星村凤阳保安队交战,歼灭敌人50余人,缴获枪支30余支。之后,红军侦察连渡过汉江,从铁西乡苏区返回。
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撤出陕南,离开川陕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红四方面军撤退前,残存的一部分红军和地方游击队组成红军巴山游击队,继续在川陕边区进行武装斗争。1935年5月,红军巴山游击队胡南云、孟率游击队到石泉西河、欧阳、铁头等地打击土豪劣绅和地方反动势力,赢得了贫苦人民的信任和拥护。许多年轻人报名参加了红军游击队。1936年春,红军游击队在铁头大王山、西河樟树河等地组织动员农民抗税、抗捐、抗粮、抗工资、抗丈夫。在轰轰烈烈的“五抗”斗争中,国民党地方政府收不到税,收不到粮,抓不到丁,抓不到丈夫。1936年7月,红军巴山游击队加入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从1933年春到1936年7月,红四方面军及其游击队在石泉南区消灭了三个民团和保安队,消灭了200多人,惩罚了15个土豪劣绅和国民党基层政权中的反动派,摧毁了2个乡镇办事处,没收了20多个地主的财产,分给了近千个农民。红军在这片土地上播下的革命种子,为1945年凤凰山地区的农民暴动埋下了伏笔。
二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石泉苏区人民和红军同甘共苦,支持红军,为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第一,积极参加红军。根据地的人民认为参加红军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据不完全统计,石泉有200多人加入了红军。在艰难的岁月里,他们英勇无私,为贫苦人民的解放做出了巨大牺牲。他们有的战死沙场,有的被敌人杀害,有的被留下失踪,有的至今下落不明,成为默默无闻的革命英雄。第二,积极配合战争。苏区人民主动为红军提供社情、敌情,热情带路、送信、当向导,掩护和救治红军伤病员;配合红军打土豪,征贪;为战斗中的红军烧水送饭,从火线上抢救伤员。第三,给红军以充分的物质支持。石泉苏区人民把红军当成自己的队伍,宁愿自己挨饿受冻,也要给红军腾地方,送饭献粮,保证红军在根据地有房住,有饭吃,有衣穿。时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的傅钟说:“巴山人民支持了我们,他们不怕吃苦,不怕牺牲。他们在各方面支持了红军,为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时任陕南抗日第一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参谋长的何振亚说:“我们在陕南的活动,主要是以镇安、柞水、宁陕、石泉、安康、汉阴等县交界处的秦岭为根据地,也到汉阴的华阳、金峡、安康、旬阳、南山和佛坪、洋县的紫阳部分地区。广大劳动人民深受红军影响,觉悟程度高,革命意志坚定。所以我们所到之处,都有很多农民要求参加,有的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为我们奔走、送信,对我们是很大的支持。"
三
中国工农红军创建的鄂豫陕川陕革命根据地石泉苏区,在中共中央文献中有明确记载。1937 65438+10月22日,毛泽东、周恩来在谈判红军驻地事宜的电报中指出:“柞水、镇安、旬阳、安康、汉阴、紫阳、石泉、镇巴等八县原属苏区。“根据党的历史文献、已发表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史料和县里收集的党史资料,石泉汉江以北地区属于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石泉汉江以南地区属于川陕革命根据地。石泉苏区总面积1295平方公里。2001 65438+2月30日,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共有12个乡镇,分别是迎丰镇、中池乡、池河镇、银龙乡、银桥乡、饶丰镇、两河镇、西河镇、后金溜镇、中坝乡、长阳乡、铁头镇。
2021 2月18,2020年村容整洁先进县名单出炉,石泉县榜上有名。
65438 2020年2月2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二批全国旅游示范区,石泉县榜上有名。
2020年6月4日,165438+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确定石泉县为陕西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0年8月18石泉县被列为2020年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示范县。
2020年7月29日,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石泉县为2020年国家卫生乡(县)。
2065438+2009年6月0日,165438+2065438,石泉县被命名为全国“四好农村公路”示范县。
2065438+2006年6月5日,65438+10月,住建部命名石泉县为2065438+2005年国家园林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