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历程
集装箱运输在世界上已有50年的历史。
30年前,中国的集装箱运输还是空白,进出口货物都是以杂货的形式运输,效率低下,货损严重,索赔多。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集装箱运输也极其落后,港口设施差,铁路车皮和运力紧缺,外贸进出口货物运输非常紧张,进出口货物经常要排队等候,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现象。
进出口货物的运输计划,包括货物集中在港区或从港区运往内地的计划,应通过交通、外经贸、铁路三部门的月度计划平衡会议安排实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港口建设和集装箱运输不断发展,为外贸运输提供了有利条件,保证了货物运输的速度和安全。
2007年中国对外贸易额有望突破2100亿美元,集装箱总吞吐量将突破100亿TEU大关,继续保持集装箱运输大国地位令人欣慰。
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给集装箱运输带来了活力。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持续快速发展,进出口贸易总额在世界排名中不断提升,目前已居第三位,今年有望升至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2003-2006年,我国货物进出口年均增长29.8%,其中出口增长31.3%,进口增长28%,是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
2006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为6543.8+0760.4亿美元,比2002年的6028亿美元增长654.38+038.6%。
2006年我国进出口货运量仅海运费就达到1.61.4亿吨,其他运输方式约2亿吨,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9361.0000 TEU,今年突破1.0000亿TEU。
可以说,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给集装箱运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集装箱运输和港航业的发展为对外贸易的稳定繁荣提供了保障。
集装箱运输和港航业的发展为对外贸易的稳步繁荣提供了保障,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将为集装箱运输带来新的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快了港口和航运的发展,也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港口建设在利用外资方面发展迅速,航运的市场准入政策也较早开放。
港口设施的不断完善和运输能力的不断增加,为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从而为对外贸易的稳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党的十六大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的进一步发展,港口码头建设的步伐和航运业的进一步发展,集装箱运输业必将有一个新的飞跃。
集装箱运输应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集装箱运输主要以港到港运输为主。
在国际上,集装箱运输的优势是安全、快捷、方便、经济。
要发挥集装箱运输的最大优势,最重要的是大力发展国际先进的运输方式,即多式联运,包括海铁、海河、海陆空联运方式,为客户提供门到门的现代物流供应链一站式服务。
目前中国集装箱运输市场的运力、港口吞吐能力、港口作业能力都不存在问题。
中国的对外贸易已经达到80%-90%,尤其是出口。
而我国的外贸出口货物大部分是散装运输到港区组装装船,进口货物大部分是在香港拆箱后运输到内地。再加上报关、查验等手续繁杂,运输效率依然较低。
集装箱运输的优势在于多式联运门到门。
因此,发展向内地延伸的集装箱多式联运业务是未来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