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金县的历史沿革

演金曾是一个燃烧的居住地,在夏商周时期属于凉州,位于秦魏蜀县。

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关键是郡。东汉永初元年(107)属国,东汉建安十九年(214)属朱迪郡。

西晋秦七年(271),属宁州朱迪郡,东晋建武元年(317),属宁州南光郡。

隋黄凯六年(586),属开边县,行署设在滩头。

唐武德元年(618)属解州,唐贞元十年(794)附南诏,设云南绥靖部,属拓东节管辖。宋代,演金属子洲道石门道和即墨州(后改为成州府道石门道和即墨州)。

元十五年(1278)属乌蒙军民府,元二十四年(1287)属乌沙乌蒙宣威司管辖的土流司。

明洪武十五年(1382),属四川布政司乌蒙府,天启七年(1627),属马湖府。

清雍正五年(1727),改地为流,乌蒙府改为云南,演金隶属云南乌蒙府;雍正六年(1728),乌蒙府设大观堂,盐井都设巡检司,演金隶属乌蒙府大观堂。民国二年(1913),大观堂改为大关县,演金隶属大关县。民国6年(1917)脱离大关县,历山以北14乡设立演金县。6年,全县辖14个乡镇,52个大甲,219个自然村。21 (1932)实行区自治,14乡的52个A分为7个区,40个乡,3个镇。民国三十年(1941)分三镇六乡,117保1163嘉。1950年7月,演金全境解放,民国三镇六乡改为五区人民政府,所辖嘉宝不变。1951年8月,嘉宝废,建寨。演金县有5个区、2个街道、58个乡镇。

1952,土改初期分为5区3街78乡,土改后改为5区2街55乡。1953年2月,雁加为第六区。同年6月165438+10月,6个区人民政府更名为区办事处,为县派出机构。

1954年3月,盐井、普洱街改为两镇。1955年4月,雁区撤销,新设牛寨为第六区。

1956 65438+10月,宜良县所辖第八区(今庙坝)划入演金县,设为第七区,全县辖7区2镇64乡。

1958组建人民公社,实体、行政、社会一体化。演金县分为9个人民公社和61个行政区。

1958年4月,演金、大关两县合并为大关县。1961 4月28日,演金、大关两县分治。大关原来管辖的豆沙和柿子划入演金县,辖10个公社、2个镇、74个行政区。1961年调整公社规模后,全县辖8个区,1县级(牛寨)公社(下辖6个大队);该区辖32个公社和1个镇。

1962年,公社规模再次调整后,县辖9个区办事处,1县级(牛寨)公社辖8个大队,区辖82个公社2个镇。

1965-1966合并公社后,全县9个区,1府(牛寨)公社,8个大队,1府(城关)镇,76个公社,1镇(普洱镇)。

1968年5月至10年5月,各区、社、大队、镇相继成立革命委员会,以上名称均为革命委员会沿用。1970年3月,区改称公社,区下公社改为大队。该县管辖10个公社和1个城镇。公社辖34个大队,1个镇。1981 9月21日,两湾区划入水富县。1982年3月,从普洱公社抽调天星、龙塘、罗燕三个大队成立罗燕区工委;4月,城关镇改为盐井镇,升格为公社级。到目前为止,全县辖9个公社,1个镇,1个区工委和78个大队,1个镇。1984按区设乡,公社改为区公所,生产大队改为乡,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管辖;从兴隆区划出* * *和,从牛寨区划出宝龙,在罗燕区工委的基础上成立罗燕区。到目前为止,全县辖10区,1镇,71乡,8镇,431村民委员会,14居民委员会。1988区乡体制改革,区办事处改为乡镇人民政府(市区并入盐井镇);原乡、镇人民政府改为村公所或办事处;从普洱区起,设置川寺、建坝、龙泰三个乡,设立川寺乡;从田艾乡划出中和、鲍忠、赵茜,从普洱区划出达濠,从豆沙区划出天宁,以中和村为驻地设立中和乡。至今,全县辖10个乡,2个镇人民政府;乡辖61村办事处,镇辖19办事处;村办事处(办事处)有431个村委会,14个居委会,2573个合作社。

1995年3月6日,盐井镇水田办事处划出大武、瓦房店、盐沟三个合作社,成立黄葛草(县新区)办事处,隶属盐井镇。

2000年7月至2000年6月65438+2月进行村级体制改革,演金县78个行政村(办事处)全部改为村民委员会。至今,全县辖两镇10乡,乡(镇)辖78个村民委员会,3个街道办事处,2574个村民小组,40个居民小组。2002年8月,豆沙乡撤乡设镇;5438年6月+10月,盐井镇进行城市社区建设改革试点。截至2004年底,全县辖盐井、普洱、斗沙3个镇,田艾、中和、兴隆、川寺、罗燕、潭头、牛寨、庙坝、柿子9个乡,78个村民委员会,4个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65,438+0个村级城市居民委员会,55个居民小组,2,574个村民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