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湾镇是农村吗?
发展形势
编辑声音
江湾镇曾被称为“中药之乡”。解放前,妇科的蔡小祥、喉科的马、儿科的侯焕如、内外科的朱振元、顾文天、徐启智等都是有名的中医。解放后,先后建立了江湾卫生院和县江湾医院,设施齐全,医疗水平高。该镇计划生育工作1979被评为市先进集体。该镇爱国卫生工作成绩显著,先后1983、1984被评为上海市“卫生镇”。镇内有文化娱乐场所3处,利用人防工程地下室建立了设施齐全的文化中心站。出土文物“汉瓶”是汉世钟老君使用的酒器,保存完好。镇东有南宋建炎元年(1127)修建的景德寺山门、大殿(现为小学建筑)、石门杵、古井、古银杏等。[1]
历史的发展
编辑声音
该镇在宋代成为一个市场,是上海的一个重要港口。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全镇被侵华日军摧毁。后来以保宁寺为中心,逐渐恢复了成真。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上海开埠后,南疆靠近上海租界,外商竞相在此租地设厂,市场日益繁荣。光绪二年(1876),上海至江湾镇的淞沪铁路建成并正式开通,进一步促进了国内工商业的发展。
到清末民初,镇上已有大小店铺300多家,以秋棉市场最为繁荣。针织手工业日益繁荣;棉纺、酿造、化工等工厂相继建立,其中模型厂橡胶车间是全市第一家橡胶厂。此外,在小镇的东部有一个欢乐谷大厅(世界运动会),它吸引了许多来自上海的游客。中国妇儿会、仁德院、流浪汉艺术院等社会福利机构上市;中国还成立了劳动大学、立达学院、知止学院和文志大学等大专院校。这是该镇工业、商业和文化事业的全盛时期。但在20世纪30年代,上海和上海发生了“二八”和“八·一三”两次战争,大部分建筑被烧毁。
抗战胜利后,经济发展缓慢。经过解放后30多年的建设,江湾镇的面貌焕然一新。全镇共有125个车间,4175户已搬进新车间,3601户已用上燃气。拓宽镇中心的新市南路,与新市北路相连,形成一条新街。沿街高楼鳞次栉比,市场相当繁荣。万安路老街也全部铺上了水泥,下水道也进行了疏通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