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发展史,谁知道怎么回事?

早在公元前,我国人民就发展了透镜制造技术。当时的材料是水晶。公元3世纪,著名的马可·波罗将中国的眼镜介绍给了欧洲。欧洲人学会了磨玻璃的技术。当时的玻璃制造业非常发达,欧洲人用廉价的玻璃磨玻璃,成为相对廉价的商品。眼镜制造业蓬勃发展。那时候戴眼镜的大多是有钱人。大部分都很老了,需要老花镜,也就是凸透镜。人们很快发现凸透镜可以产生物体的放大图像。于是,一些人开始用凸透镜来观察微小的物体,凸透镜开始在科学研究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凸透镜因具有放大功能而被称为放大镜,多透镜复合显微镜在其发明后也被称为单镜。它意味着只有一个镜头的显微镜。第一种复合显微镜:单显微镜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它的焦距与镜头直径成正比,焦距与放大倍数成反比。也就是说,焦距越短,放大倍数越大,镜头直径越小。如果放大倍数为100倍,镜头焦距为0.25mm,镜头直径约为0.33mm!这种比针头还小的镜头,当时还无法制造。正因如此,当时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不超过25倍。众所周知,一些大型纤毛虫的长度只有0.1 mm,放大25倍后也只有2.5 mm。根本看不到里面的细微结构。因此,为了观察更精细的物体,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更好的放大工具。1595年,荷兰著名镜面磨工让桑发明了第一台简易复合显微镜(如图,实物已遗失)。这台显微镜由三个镜筒组成。中间的镜筒比较厚,是人拿的地方。另外两个镜筒分别插入它的两端,可以自由伸缩,从而达到对焦的目的。都是凸透镜,固定在镜筒两端。物镜是只有一个凸面的单凸透镜。目镜是一个有两个凸面的双凸透镜。当这台显微镜的两个活动镜筒完全折叠时,它的放大倍数是三倍。当两个活动镜筒完全伸出时,其放大倍数为10倍(其实这也是最早的变焦镜头)。另一种说法更有趣:詹森有两个淘气的儿子。有一天,他们潜入他父亲的车间,摸了摸。我哥拿起两个镜片,放在铜管两端。他发现通过这个铜管阅读时,书上的字太大了,很吓人。詹森得知此事后非常高兴。他被要求帮助他制造世界上第一台复合显微镜。复合显微镜在性能上明显优于单镜。首先,它的放大倍数可以非常高。几个小放大率的凸透镜可以组合起来获得高放大率。二是制造工艺简单,不需要磨微小镜片...复合显微镜的发明是科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人类开始了解微观世界。但由于技术条件不成熟,16世纪的显微镜放大倍数并不高,所以16世纪探索微观世界并没有令人振奋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