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伦是什么时候的?
据《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蔡伦主政方上期间,曾“督秘笔画及各种文书,皆精巧密致,为后世之法”。现代考古发掘的实物也证明是真的。尚芳龄原本是一个小朝廷的官员,掌管宝剑等各种宫廷器皿的制造,与中仆的高职位并不相称,但蔡伦极力讨好,皇帝和皇后喜欢的物件都在方上精制。邓厚喜文、喜史、喜纸墨,曾令各州县贡纸墨。因此,蔡伦成为推动东汉造纸术发展的关键人物。由于所处的位置,蔡伦得以观察和接触生产实践。每次一有空,他就关上门去作坊进行技术考察,学习和总结工匠们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加上他自己的巧妙创新,对当时金属冶炼、铸造、锻造和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比如当时的钢刀是用炸过的铁做的,经过多次锻造,变成了钢。当时制作的器物,在质量、性能、外观上确实是精工制作,后人可以模仿。但是...蔡伦在技术上最突出的贡献还是在造纸术上,大致可以从三个角度来回顾。一是组织和推广了高档麻纸的生产和细致工作,促进了造纸术的发展。第二,促进了东汉时期皮纸生产的创造和发展。第三,由于在邓太后的监督下,对故宫收藏的经典进行了修订和复制,形成了大规模的纸质高潮,使纸质书籍成为传播文化最有力的工具。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科技“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做出的非常宝贵的贡献,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在纸发明之前,古代国家的人们试图找到各种方法来记录文字。古代苏美尔人在泥板上雕刻字符和符号;古埃及人在尼罗河盛产的一种水生植物上写道;古代印第安人用桦树皮和树叶写字;欧洲人在羊皮上记录文字;中国古代用龟甲、兽骨、竹简、木简、金石学、帛书记载事物。但无论是泥板还是水生植物和树皮都不能长久;竹简体积大,丝织品价格贵,不能广泛使用。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必要用廉价的新材料来代替。根据史料和有关专家的研究,造纸起源于牙线,与沤制密切相关。至此,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用智慧和勤劳写下了人类文明史上光辉的一页。
纸的伟大发明应归功于长期从事漂白和沤制的劳动人民,尤其是主要负责这类工作的妇女。早在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就已经使用由废旧麻绳头和破布制成的麻纤维纸。1986年,甘肃省天水市放马滩西汉墓葬出土了带有地图的麻纸,年代为文帝、景帝时期(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41年)。1957年,安灞桥也出土了不晚于汉武帝(公元前1465438+公元前0 ~ 87年)的麻纸。东汉建都洛阳后,西汉的麻纸继续发展。蔡伦在掌管宫廷文书档案的时候,也觉得“丝绸又贵又简,给人带来不便”,于是决定做比西汉更好的纸。为此,他总结了上一代和同代麻纸的技术经验,组织生产高质量的麻纸。在他的推动和组织下,到公元二世纪初的东汉时期,中国已经完成了具有重大意义的造纸革新技术。首先,采用了多种植物原料,解决了造纸原料来源不足的问题。碎麻、麻头、破渔网等废料的利用,既增加了原料来源,又降低了造纸成本,使其广泛利用成为可能。其次,技术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多种原料的利用对工艺提出了新的要求,推动了造纸技术的变革。由于史书缺乏具体记载,很难详细了解当时的实际操作情况。大概是先将原料洗净,再切断、浸泡、沤制,其间大概采用了加石灰浆升温促腐、蒸煮等工艺,然后将纤维分离制成纸浆,再用薄帘将纸浆捞出,沥干、晾干、剥离、压平、打磨成纸。这些原则和过程至今没有根本改变。第三,造纸从此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过去,纸只是纺织业漂白和沤制的副产品,产量低,技术改进有限。古代缫丝,好茧用来缫丝,次茧用来做丝绵。用竹签敲打浮在竹席上的蚕茧,制成丝棉,是一道重要工序。漂白后,席子上总会留下一些残留的絮状物,形成一层薄膜,干燥后就成了薄薄的丝面纸。这种纸是动物纤维的丝棉纸,是制作丝棉的副产品。做大麻时需要沤麻。泡在水里打麻,席子上会残留一些麻股。干燥后会变成大麻植物纤维的纸。可以看出,由于工艺的限制,原来的造纸工艺产量小,成本高,所以没有直接推广。新原料的开发和新技术的采用使造纸从纺织工业中独立出来,这是造纸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自东汉以来,纸的生产迅速发展。蔡伦对造纸术的另一个贡献是皮纸制造技术的探索和普及。皮纸是用树皮纤维做的,技术难度比麻纸大。从史料来看,“以树皮为纸”的人很可能是蔡伦本人或其下属。他长期负责御用器具的制造,人力物力充足,有条件汇集各种经验,博采众长,组织推广造纸技术研究和造纸术。用树皮作原料造纸,是比改进麻纸技术更重要的发明,开创了现代木浆纸,为造纸工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汉以来1200年间,麻纸和皮纸是中国纸的两大支柱,中国文化在这两种纸的供应下迅速发展。随着造纸技术的提高,人类梦寐以求的廉价优质的书写材料终于诞生并迅速成长。造纸术很快就传到了全国各地,简牍和缫丝逐渐被历史淘汰。到了第三、四世纪,纸已基本取代落后的竹帛,成为中国唯一的书写材料,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科学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元初元年(公元117年),邓太后命儒生刘真、吴京博士在东莞修经,命蔡伦督办此事。东关是洛阳宫藏书著述的地方。这批学者修订儒家经典,是为了给全国提供儒家经典的标准范本。这也是朝廷提供纸质版《钦定经》的开始。修订后的抄本要发给地方官,从而形成大规模在纸上抄写儒家经典的高潮,使纸质书籍成为传播文化最有效的工具。因此,可以说蔡伦对造纸术的改革和普及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中国的造纸术始于西汉,东汉时期得到完善和普及。东汉成为造纸史上承上启下的一个时期。蔡伦是推动这一历史阶段造纸术发展的核心人物,被称为技术革新家、组织者、倡导者和推动者,他的历史地位应该得到肯定。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3 ~ 6世纪),造纸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开始向国外传播。中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了朝鲜和越南。大约在隋朝末期(公元610年),从朝鲜传到日本。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唐朝的一些造纸工匠把造纸术带到了阿拉伯。12世纪中叶,阿拉伯人将造纸术引入欧洲。400多年后,造纸术传到了美国。19世纪,澳大利亚也建起了造纸厂。就这样,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造纸术传遍了地球,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杰出贡献。随着造纸术的传播,蔡伦的名字传遍了全世界,被历史学家称为中国古代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