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福寺中的万福寺沧桑

清乾隆《彝良县志》后记作者马瓯布杨胜安先生,原作《万福寺》一诗。甘家建一名人陈大师吟诵《万福寺》,曰:每山皆石,望楼上。树枝屋檐层出不穷,岩石尽头的路蜿蜒曲折。云开千日,天高云淡湖半秋。我偶尔在长廊坐坐,修道院比较僻静。道光十四年(1834),三月三日发生大地震。万福寺演一出戏,舞台会塌,优秀的人会被压死。寺庙也倒塌了,咸丰初年修复。光绪三十四年(1908),恩公学生李正翔等人请求当政,禁止三月三日演佛,并批准,贝乐照办。

民国九年(1920)恢复传统迎佛庙会,远近各县镇万人参会,热闹非凡。民国二十年(1931),清末特科状元袁家谷应汤池李氏之邀,亲临万福寺,题词:无上菩提。内部人士李刻的。如今,当时的寺庙有山门、天王、观音、地藏、大雄宝殿等四合一、五天井建筑,还有土地正殿、戏台、望海楼。有数百尊大小不一的青铜佛像,完整的钟、鼓、木鱼。而且有很多善信给寺庙出田地,俗称僧田、僧田。民国二十三年(1934),僧人在住持园居住后,陆续返回外地或回归世俗谋生,寺院财产转为办学经费,由宜良县第五区校董事会管理,作为教育经费。35年(1945),万福寺被校董会定为胡明中学校址。

1950,庙会3月3日闭馆。万福寺列为汤池小学建筑。1955年,万福寺被列为某铁厂旧址,正殿、厢房、戏台损毁拆除。1958年9月,万福寺更名为宜良四中、汤池小学校址。直到上世纪70年代,该寺被列为危房,汤池小学迁出,万福寺关门。其中,各县市文物部门经过实地考察,发现金庸山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有红陶残片、炭化颗粒和大量北丘等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