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是什么意思,用来形容什么?
鸿门宴最初来源于项羽请刘邦吃饭,想在吃饭时杀掉刘邦的典故,意思是邀请,无意。
《鸿门宴》是汉代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写的一部史传,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文章讲述了秦朝灭亡后(公元前206年),两支反秦军队的首领项羽和刘邦在秦都城咸阳郊外的洪门举行的宴会。
全文以刘邦项英营请罪为中心,分为营前营后三个部分。以曹告密,项羽决定进攻为开端,以项羽被袭,曹受罚为结局。故事按照项羽是否进攻,刘邦是否能安全逃脱,一层一层展开。情节跌宕起伏,形象生动,组织周密严谨,语言简洁优美。
扩展数据
创作背景
司马迁于元丰三年(公元前108年)继父为太史公,于舒泰元年(公元前104年)开始撰写《太史公书》(后称《史记》)。后来因替李陵战败投降匈奴向汉武帝辩护而被捕入狱,被判贪污罪,身心受到极大创伤。
出狱后,他担任秘书,继续忍辱负重、满腔热情地完成他的历史书。在大约两年的时间里(91年前),终于完成了全书的编写和修订。共有130本,其中第七本是《项羽本纪》。
项羽作为汉朝开国元勋刘邦的劲敌,曾经与刘邦争夺天下,汉朝历代皇帝对项羽的态度多是贬损多于肯定。司马迁不一样。杨雄《法眼》云:“太师动,曰是录。”“儿子更爱,爱奇物。”正是由于司马迁的“实录”精神和“爱奇”思想,才塑造出了不以成败论英雄、个性鲜明的项羽形象。鸿门宴是项羽一生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所以司马迁很有色彩地再现了这一事件。
百度百科-鸿门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