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个问题给所有姓文的人。

文(Wén Wen)姓血统纯正,起源只有一个:出自复姓文,是春秋时期邵正茂的后裔。邵正茂是春秋末期卢野人。他学识渊博,名气很大。他的一些想法与孔子不一致。他曾经聚众讲学,与孔子唱反调,使得孔子的很多弟子都去邵正茂那里听课。后来孔子用他的权力杀了邵正茂。因为邵正茂在当时是一个名声很大的知名人物,被称为“温人”,所以他的一部分后人就改成了温人。之后又有人将复姓改为单姓,称为温姓。

吴兴县(今浙江吴兴县)住着贵族家庭。还有一个是单字温姓。文天祥(护国公)军战败后,其二十四子及其后裔由江西吉安迁至湖北习水(麻城),改文为文。与南方的文不同,这个后代个子更高。“文”字原是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由“文”字改来的。第一次修订的温氏族谱说:“我姓温,住江西吉安芦岭。宋景炎二年(1277),爱国军溃于空坑,始祖梁复恭被捕。现在他逃到齐国的兰清邑,因为家里的事,把‘文’改成了‘文’。“这里的信主是文天祥,齐国就是今天的湖北习水县。

小云南是云南士兵北返的居住区。这些回到北方的人通常称这个地方为“小云南”。在山东,它的具体位置是指今天青岛和即墨市的东部沿海地区,它的中心地是现在的即墨市。在山东潍坊等地,也有云南回北杂居的地区,也叫“小云南”。也就是说,很多这样的聚落被称为“小云南”。

在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古、天津、北京等省市,很多从清朝到民国时期从山东迁入的居民,都把自己的祖籍称为“小云南”或“山东的小云南”。山东省即墨市、青岛市以外的居民,也有不少自称是山东小云南人。数百年来,小云南之名广为流传,小云南人的后代遍布长城南北,甚至飘洋过海。但小云南的名字在正史中无人知晓,但口口相传广为人知,民间族谱也有文字记载。现在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的居民家谱,很多都记载了祖籍“小云南×××”或迁自“小云南”。经查,这些民间族谱最早编纂于明代中期,甚至近代民国时期。那么“小云南”在哪里呢?近年来,许多地方志和地名都提到了小云南,众说纷纭。其中只有三种表示如下:

小云南在山西说

据民国《穆平县志》记载:“本县户籍多为明初迁滇时人。而且有不同类型的户,比如占山的,买山的,思念山的。就像老人常说的,但我不知道为什么...明初移民虽多,但无一人移出云南。”说云南是豫南、汝南,或者说小云南在安徽,或者说小云南在山西,也是扯淡。《莱阳县志》对此也很怀疑,指洪武四年迁山后民间,曰:“阴山之南,恒山之北,自古称云。战国时的赵岳云,秦汉时的云中郡,北周时的云中郡,隋时的云内郡,唐代时的云中郡和云州,宋代时的云浮路,辽代时的云县,两晋时的云州,都位于晋、察、隋三省之交。然后在云里,云州以南,或者云冈以南(在大同西部,是一个风景区),云阳(在左云县),云泉(在张家口西部),它的土人一定叫云南。登来迭被金元攻击,居民全部死亡,大多是移民来到这里。第一个来的人的领地被开垦为山地户。后来者买耕地种田,为的是买山民户。那些在士兵和土匪的抢劫中幸存下来的土著人是失踪的家庭。但迁者不忘故居,故称云南。也是非云南省,所以叫小云南。“东府人住在国外也是真的,叫邓、赖海南的耳朵。说接近理性是不合理的。但是,这个县有能从云南某县举出的人,不一定是谣言。或者是历史上没有记载的事情,或者是人自动迁徙,不为人知,所以知道也是未知。

据山东《文登市志》记载:“金元之境,一人不剩。从明朝初年到清朝中期,朝廷多次下令山西、云南、四川、江苏、安徽等省的移民入境。先来的叫‘山户’,后来的叫‘山户’,土著移民叫‘失踪户’。有很多云南和‘小云南’的民间故事。”历史表明,永乐七年(1409)后,从云南移民山东。清朝时,康熙削藩时掌管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抗清失败,败兵及家眷都迁到了山东。这是两个最大的广播动作。共有952个行政村,其中87%是明朝以后建立的。

这一记载表明,在明朝永乐年间和清朝康熙年间,云南人或“小云南”人迁居到这一地区是事实。久而久之,几百年后,有人把云南和“小云南”混为一谈,当成一个地方,这是很有可能的。

小云南就是云南理论

云南因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滇池也被简称为云南省。《辞海》中“云南省”一文简称云南或云。东与贵州、广西接壤,北与四川接壤,西北与西藏接壤,西部和南部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南有愚公梁州,西有秦国,西有云南,汉在宜州郡。也有人说,西汉武帝就职时期(122 ~ 117),因为蔡赟在现在的南方,所以叫滇。西汉时,云南郡位于蔡赟南部,辖云南驿,现辖祥云、邓氏美蓉两县。三国时期,宜州郡改为建宁郡,云南郡被分割。唐朝以后,段住在大理。宋是由于它。元世祖南下,俘获段兴之,立其五子呼格赤为云南王,并在云南建立诸路,作为图书大省。明设云南广播政务院,昆明设云南省,清朝以后成为云南省。

今辽宁省新宾县五区大家沟张氏族谱序二记载:“吾张为闻之始祖,住址不详。四兄弟,由于洪武时期连年灾荒频发,又遭盗匪入侵,为天人所逼,只好流落在长山、宗祠双山、宗三山、宗四丹山,一心往山东,路过长江,一无所获地失去了独山。他们三人住在山东省邓州市蓬莱县齐家八社九岚乡...我住在从邓州渡海到广宁府的龙宫,东至庆元县南杂木南沟尼尔库。童先生是Ku公爵生的。”他做过20多年的配送员和厨师,后搬到荥经县5区陆家沟大北。

据辽宁省普兰店市劳动局局长谭在《关东谭氏族谱》中对谭氏祖先出生地及迁徙历史的简要记述:“关东谭氏祖籍为山东省州府宁海府谭家泊(1913年3月宁海府改宁海县、胶东道里),其祖先称山东故里。””他还说...据家书残页记载,明成化年间(县地名学说是长时期),即公元14世纪中叶,迁居霄云六合村南(十八棵柳树下)的谭家始祖,也随移民大军返回山东,居住在州府宁海州谭家坡开垦土地。

如前所述,新客张的《奔云南》和《山东四兄弟同心通长江》推断“小云南”应在长江以南。后者说普兰店谭家是明成化年间在晓云六合村“随移民军回山东”的。张、谭谱牒书所记之义:小云南即云南省或云南某地。

说小云南是云南似乎有道理,但恕我不敢苟同。今天云南省仍有云南邮政、祥云县、云金桥等地名,但没有“小云南”的记载。

明初,朱元璋定都南靖后,曾数次派遣使节向占领云南的王曦梁臣服,但都遭到拒绝,于是下令傅友德、慕英率军攻克。傅友德征服云南时带的三十万军队,大部分留在云南,被分配到保健所。直到洪武末永乐初,15000多户,70000多人被有序转移到山东各个卫生站。这些军人家庭虽然大多不是云南人,但长期驻扎在云南各地,妻子大多是云南土著的女儿。他们的子女有相当一部分出生在云南,后来以云南为籍贯迁到山东。搬迁到山东的云南村民用小云南的名字来纪念云南老家,是有道理的。但云南不是“小云南”。

小云南在山东说

山东“小云南”的说法比较普遍,也是大多数人认可的。

王氏宗谱现藏于辽宁岫岩满族自治县家中,即始学于1958,王延兴续学于1985。其内容包括家谱、世系等。根据族谱记载,王的原籍是“山东晓云南榆”,清顺治八年(1651)迁居辽宁入旗。《小云南》区分人的小脚趾甲复杂形状的特点和王顺从满人的习俗,在其他宗谱中并不多见。

据李林《满人族谱研究》一书,关于宗族迁徙的章节说:“从山东迁到山海关外的汉人有两种,一种是山东的小云南人,一种是云南人,迁到山东的。小云南到底在哪里?辽宁岫岩县王氏族谱记载,顺治八年,顺治始祖王明带领四子,从山东小育南大榆树迁至奉天以北的康家屯。由此判断,所谓‘小云南’指的是山东省的邓州、莱州、青州,而不是现在的云南省。”

据吉林省吉林市第一商业局张收藏的张氏族谱,张氏迁居吉林前的原居地为“山东小雨南大榆树下”,清代迁居吉林。这也把晓云南定在了山东。此外,据吉林省舒兰市白旗镇亲友会会长马介绍,马生前居住在山东省云南小马家庄,清代迁居吉林省永吉县镇,后迁居县白旗镇。

以上族谱记载证实,小云南不在山西,也不是指云南省,而是在山东。而且它的地理范围在莱州、邓州、青州,也就是现在的山东半岛。

小云南位于山东,这一点已被大多数民间族谱所证明。那么小云南在山东哪里呢?

明朝初年,日本侵略者入侵沿海地区。如今的山东青岛,三面环海,山为岸,港湾交错。罗布岛是海防要地。为了防止倭寇的入侵,从洪武开始在登濑、青州设置了七卫、十二卫,即安东卫管辖东海中心(在江苏连云港),划归青州府。大宋伟下辖海洋研究所和大山研究所。静海卫管辖宁晋所。成山卫下辖寻山邮政所和百尺崖邮政所。阿哈瓦辖金山左所、岐山左所,隶州府。灵山卫下辖下河寨前所、王徐寨前所和莱州专区。洪武二十一年(1388),开始在山东即墨城东20公里的海面上修筑工事。文健四年(1402)设鳌山卫(今即墨鳌山卫镇),分熊亚警备队(今即墨市凤城乡熊亚驻地)和浮山预备警备队(今青岛浮山驻地),直至清雍正十二年(1734),建康所并入即墨县。

在鳌山设立驻军后,明政府陆续从云南乌沙威等地抽调了不少军队,这些军队又从鳌山驻军中调拨到登来青驻军中。其中仅鳌山卫就辖40余座码头、城堡,约7万人迁入军户。他们的祖籍遍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东、四川甚至云南。傅友德平定云南后,定居云南,守乌扎为军营。从洪武十四年(1381)到永乐初年,他在云南驻扎了二十多年,第二代也成长起来了。而且他们参军的时候,大部分都是一个人。少数妻子和小家庭在云南驻扎后参军,而大多数单身者则与当地妇女结婚。所以他们转战鳌山卫后,多以云南为起源地。据《山东省即墨市地名志》记载,现今即墨市30个乡镇有近65,438+0,000个村,半数以上的住户多称祖籍云南或云南乌沙(撒威)。云南还有“淮阴县”、“威宁县”、“泌阳县”、“勒格屯”、“昭阳山前”、“狮子口”、“凤仪县”、“各嘎县牛叫胡同”等。家谱多为“乌沙(撒)卫,云南大槐树”或“乌沙(撒)卫,内大槐树”等。单独没有“小云南”这个词。迁徙时间多为洪武末至永乐年间。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和徐辉祖一起从云南的乌沙威转向了鳌山卫。《明史四川土司传》说,乌沙是军民的驻地。明朝洪武十六年(1383),蛮夷造反,傅友德、穆英向朝廷报告,乌沙、乌蒙、东川、芒部四府离四川近,请改四川为准。直到清朝雍正年间,鄂尔泰下令还乡。由于东川离昆明近,离成都远,准将将军东川、镇雄、乌蒙府隶属云南,乌扎隶属贵州。据明万历版《即墨志》记载,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即墨县人口为13480户126800人。其中,鳌山卫成立后一次性从云南迁来的军户有7万多人,占当时即墨总人口的60%以上,这些军户驻扎在以鳌山卫为中心的即墨东部沿海,北至熊亚,南至浮山,包括整个即墨和青岛市。明代,鳌山卫是即墨的政治军事中心。从云南迁来的军属就住在这一带。为了不忘记云南的故乡,不与云南不同,以小云南的名字在这里也是合情合理的。今天,吉林省九台市的东北部、舒兰市的西北部、榆树市的西南部被称为松花江沿岸的“小昌邑”。正史虽无记载,但在民间广为流传。它的名字起源于清代乾隆以后,这一带隶属于奉天府永吉州巴彦鄂佛洛防御旗,而这一带的居民80%来自清代康熙以后的山东莱州昌邑县。为了不忘故土,他们被命名为“小长益”。

据今山东省昌邑县谭福家谱书记载,“...于阗家代代相传,到了元明时期,自小云南鳌拜山迁到翼城以北、渭水以东,村名海晏……”《谭玉祥》成书于清光绪年间,谭作序。这份档案清楚地表明,谭迁居昌邑之前,原居住在小云南境内的鳌山卫。这个说法很清楚地表明,“小云南”指的是即墨市东部沿海和青岛市区。今《吉林省舒兰市白旗镇马氏族谱序》还记载,马祖籍“山东即墨马家庄”,清代迁居吉林省永吉县,后迁居县白旗镇。这些都足以说明小云南在山东,确切位置在山东即墨东部沿海。

在今天山东省的威海、烟台、潍坊等地区,以及今天的东北各省,很多姓氏的族谱和口口相传都提到了“小云南”这个名字。可想而知,这些家族的祖先一定是洪武至永乐年间居住在小云南(鳌山卫)的军人家族。从明朝中后期开始,他们从小云南迁徙到其他地方,所以他们的族谱里有山东小云南的字样。作者的祖先于明朝洪武十四年随傅友德进入云南,后于明朝永乐二年迁居鳌山卫(自永乐以来,鳌山卫地区一直被称为“小云南”)。永乐二十一年(1423),五兄弟迁居上林苑、京,又迁居魏一(两城)。作者祖上是海晏谭,清乾隆年间迁居吉林。

综上所述,“小云南”既不在山西,也不在云南。小云南在山东,具体位置是指今天青岛和即墨市的东部沿海地区,中心地是今天的即墨市。

小云南是从云南回到北方的士兵居住的地区。这些人通常称这个地方为“小云南”。在山东,它的具体位置是指今天青岛和即墨市的东部沿海地区,它的中心地是现在的即墨市。在山东潍坊等地,也有来自北方的云南人聚居的地区,也被称为“小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