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滩海关大楼的历史
上海海关大楼位于上海市中山东一路13号,由英工洋行设计。1864年,清政府在现址设立江海北关,是一座中国衙门风格的木屋。刀会在1853起义时被摧毁,1857恢复,基本相同。此后,在英、美、法领事馆的参与下,中国海关实际上由税务委员会控制。1891年,老房子被拆除,1893年,建造了一座砖木结构的三层英式哥特式建筑,由英国建筑师设计,浦东川沙工匠杨思生主持。1925年,旧房拆除重建,于1927年底竣工,即现在的大楼,与雍容华贵的汇丰银行比肩而立,相得益彰,被称为汇丰银行的“姊妹楼”。上海海关大楼面向外滩的一端高8层,上冠高3层,西面高5层,均为钢架结构。东墙用花岗岩砌成,西墙1、2层用石材砌成,3、4层镶嵌棕色瓷砖。前面1和2层被处理成了底座和粗糙的石墙,入口是典型的希腊多柱式门廊。七楼以上的高檐突出来了。门厅里的沉箱用彩色马赛克装饰,非常漂亮。建筑的上部具有装饰艺术的建筑特征。钟楼旗杆的位置在地理坐标东经121 29' 0.02”,北纬31 14' 20.38”,是上海地理位置的地标,也是外滩最有气势的建筑。这座钟楼是哥特式的,有十层楼高。它是模仿美国国会大厦的时钟制作的。它在美国建成后,被运到上海组装。据说花了2000多两银子,是亚洲最大的钟,也是世界名钟之一。海关大楼矗立在浦江之畔,铿锵激昂的钟声象征着庄严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