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仁县的历史

(1)成功人士唐东杰传

1361年,成功的唐东杰布出生于西藏日喀则昂仁县的一个农民家庭,1485年卒于昂仁县。唐东杰布住在125,一生为人民修建了58座铁索桥。他是一位造福人民的历史人物,赢得了西藏人民的记忆。

唐东杰布从小聪明好学,父亲把他送到当地的嘉定寺学习文化知识。他努力学习,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父亲劝他回来继承家业,母亲则主张他继续留在寺里出家。最后,他们听从了长老任钦的建议,请他出家。从此,唐东杰布在嘉定寺开始了他的佛教生涯。他到昂仁寺、嘉热寺、萨迦寺等地拜见众多高僧求教,掌握了藏传佛教密宗中许多重要的修炼方法。特别是在嘉热寺,他被一个叫加尔贝巴的和尚祝圣,改名尊珠三布。后来,他带了几两黄金去尼泊尔和印度深造。据记载,唐东杰布为民建桥的愿望在尼泊尔和印度早就有了,尤其是路上的艰难困苦,更加坚定了他建桥的信念。但他清楚地意识到搭桥需要大量的资金,所以他不仅强身健体,还掌握了很高的医术和工艺造型。在尼泊尔期间,他用高超的医术救了一个富商。作为救他一命的回报,商人给了他黄金作为在印度学习的费用。

唐东杰布从尼泊尔返回西藏后,前往内地佛教圣地五台山拜佛。途经拉萨、昌都、德格等地,修建了几座寺庙、佛塔、索桥,1448左右到达康定。据记载,当时“康定已是汉藏交界处,随处可见各族商人,各种商品琳琅满目,诵经声响彻山谷,真是人杰地灵之地。”唐东杰布在此居住的几年间,向信佛者传授佛法,为众生行善,信佛者也为他们献上大量金银财宝。据《唐东杰布自传》记载,康定地区地震频繁,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为了躲避地震,当地佛教信众请愿唐东杰布在此修建防灾点。因此,唐东杰布亲自设计了这座佛塔,并将其选址在三河河口。当时的刑场在康定城之上(据当地老人说,就是现在的外贸局所在地)。唐东杰布认为,刑场上的人血被雨水冲刷后流入者多河,有污浊之嫌。因此,当唐东杰布另寻取水地点时,他在康定市东山山脚下找了一处泉水作为取水点,命名为“冀东清明”,意为一年四季清澈。为了方便取水,唐东杰布亲自设计建造了一座临时桥梁,取名“冀东让巴”。安排妥当后,随行人员留在康定,唐东杰布则独自前往五台山。据史料记载,唐东杰布在大陆逗留了六年。从五台山回到康定后,唐东杰布打开已建成的佛塔,将其命名为向秋佛塔,藏语意为菩提宝塔。因为向秋佛塔的恩人曾信仰“气”,即佛教的苯波神,所以得名“气塔”。在康定的佛事活动结束后,唐东杰布应木雅土司的邀请,与随行人员前往木雅地区。据记载,唐东杰布煞费苦心筹集资金修建这座桥。集资建桥,虽然三年多的努力,也没有成功。后来他发现虔诚的信众中有英俊、聪明、能歌善舞的七姐妹,于是召来戏班,根据佛教故事自编自导故事情节简单的音乐剧,在各地演出,引导民众,筹集资金。这就是藏戏的雏形。因此,人们把唐东杰布视为藏戏的创始人。一方面,他在木雅组织成立了藏戏剧团,自己制作节目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一边讲经典。通过这样的集资手段,他收集了大量的金、银、牛、马等。并招募了许多铁匠和帮手。他亲自操劳三年,终于把壮观的铁索桥架在了李秋河上,给李秋河两岸的百姓带来了很多便利。

2001年,国家拨专款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大型钢丝悬索桥,从此彻底结束了这座桥的历史使命。但美中不足的是,这座钢丝吊桥取代了旧的铁索桥,掩盖了原有的桥身,只有铁链完好无损地保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