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陶县的历史文化
馆陶四股弦
四股弦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19世纪初,又名南六子戏、四股弦,是河北省少有的地方剧种之一。它最初是从民间的古画戏发展而来,后者是从山东临清传入馆陶的。它在民间民歌的基础上,不断取长补短,吸收了乱弹、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的营养,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四弦琴。他的唱腔绵长流畅,通俗委婉,语言含蓄幽默。至今仍有一句民谣:“不锄地,不浇园,还要去看四脚弦。”馆陶四弦琴的代表人物是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徐美玲。
馆陶皮影戏
馆陶皮影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陶县南孙店村的皮影戏是宋金时期从汴京(今开封)迁来的。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形成了一门独特的艺术,它融合了戏剧、音乐、艺术的某些特点,集艺术家的篆刻和民间唱法于一体,独特、丰富、高雅、通俗,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皮影戏艺术的表现形式幽默风趣,非常口语化,通俗易懂,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可以说是“三尺学生以此为舞台,靠十指幽默,有时在皎洁的月光下,一个微笑从手掌中发出。”馆陶皮影戏的代表人物是姚汝婷。
馆陶颗粒画
馆陶纹画是一种新兴的民间书法艺术,创造并填补了国内外纹文化艺术史上的一大空白。五谷画是用各种豆类制作的工艺画,吸收了国画、浮雕、装饰等艺术特色,可生产书法、山水、人物、民俗四大系列产品。馆陶纹画的代表人物是张海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