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易和华夏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有人说蚩尤是最正统的华夏族传人?
可见“夷”最初是指古代东方的民族,大概在东周以前的时代,中原各部落的影响还没有扩展到东方,也就是齐鲁之地,这是对这一带民族的称呼。
《左赵专公十七年》记载:“帝失官职,官学在四夷”。这里“夷”的含义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指的是以黄河中游为中心,生活在中原之外的地区和民族。如果这样算的话,大概河南以外的地区都是“夷”。
所以我们说的“东夷”应该是指东周以前生活在东方的部落。它不应该是一个民族,而是许多民族的集合。后来大概是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概念。
“东夷”一词在商代没有出现,但在西周的青铜器铭文中有。据有关学者研究,“东夷”一词在周初的碑刻中出现频率很高,但在周中后期以后就没有了大致的概念。在这个时期,“夷”字仍被用作姓氏。
“东夷”在先秦时期的古籍记载中被广泛用作部落名称,很可能与古代部落之间的战争有关。“黄帝将炎民驱逐出黄河流域,原本在黄河流域东部的人被驱赶到东部,这就是未来的东夷。”
根据这一记载,最初的“夷”在华夏民族的战争中被驱赶到离黄河流域越来越远的地方,分散到四面八方。所以华夏民族后来又加上了表示防伪的东夷、西戎、北地、南蛮来称呼,一直沿用至今。
那么东夷的发源地在哪里呢?
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得出结论。一部分认为起源于河北省沂水盆地,后沿渤海湾向南或向东迁移。还有一种说法是,古代彝族不是从东北迁来的,是从江淮向北发展的。也有人说东夷是主要生活在今天山东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土著居民,山东是其发源地。
但东夷部落及其分支的分布是不断变化的,确定东夷部落正式形成于哪个历史时期是理解这个问题的关键。从这一点来看,山东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说明这一时期整个族群处于稳定独立的状态,而遗址出土的大量文物也说明这一时期东夷部落的生产生活是稳定的。
东夷部落的分布范围也在不断变化。高峰期可能达到山东北部全境,西部河南东部,西南部河南最南端,南部安徽中部。东临大海。
东夷族历史悠久,民族众多。但由于其分支众多,文献资料较少,很难了解东夷族群的发展情况。传说中的太昊和少昊群应该是古夷人最早的部落,这是学术界公认的,但蚩尤群究竟属于东夷还是苗蛮群一直存在分歧。
但就当时的环境而言,黄帝的族群一般只有东夷这样的敌人,所以蚩尤族属于东夷的可能性更大,而苗蛮族此时不太可能北上中原。
综上所述,如果说黄河中游的民族是中国的鼻祖,那么当时的蚩尤属于东夷族,是敌对关系。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华夏部落,即不断扩大势力范围,招募更多的民族,逐渐形成了类似西周的国家制度。东夷显然已经融入了华夏集团,民族观念也随着历史的变迁而不断变化。黄帝时期,没有民族。大家都是同一个部落,顶多形成一个部落联盟。从文化的角度来看,随着历史的演进,部落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少,相互影响,相互融合。这就形成了今天的中国。也许一千年后,华夏人会有新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