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丘罗罗腔的特征与历史

灵丘罗罗话流行于灵丘县及其周边的浑源、应县、樊氏和阜平县的部分地区。

它的旋律优美,节奏明快,进行曲非常流畅,因此颇受当地人的喜爱。

《罗》是一部古老的戏剧。

清初是中国传统戏曲声腔复杂多变的时代,各种地方戏曲异军突起。

据清代康熙年间的戏剧家刘廷机在《在园杂志》中记载:“...如今益阳戏已经换了四平戏、京剧、魏剧,甚至下到梆子、乱弹、五娘、唢呐、罗罗,越来越卑微新颖,最后以昆曲告终。

“由此可见,罗罗腔是由益阳腔演变而来的,其形成时代应该在康熙之前。

古代益阳戏最大的特点就是前台一个人唱,后场大家和声助阵。

从民间老艺人中调查,也证实了罗罗腔原来是一个人在前台唱,罗罗的声音在后台大家一起唱,所以叫罗罗腔。后来逐渐发展出乐器,代替人声伴奏尾腔,传门。

清代中期,特别是乾隆、嘉靖时期,罗罗腔有了很大发展,官方、民间、南北剧团都有了罗罗腔的声音。

清代李斗记载了乾隆南巡时两淮盐务中“存花雅备大戏”的盛况。其中“花腔”包括京剧、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和二黄调,可见腔在当时的正式演出中占有一席之地。

《扬州画舫录》也记录了罗罗戏曲在民间演出的火热场面。

其中提到“五月昆曲散散,谓之火班”。其中“湖广有从罗罗戏来的人,始于城外四镇,后入城夏,谓之火班”。

当时罗罗腔流传甚广,活动范围广,演出质量高,颇受当地观众欢迎。

在清乾隆九年徐孝昌为《梦的边缘》传奇所写的序中说:“长安梨园名笙,管弦相应,远方无尽。

儿童装饰品极其漂亮;露台很棒。

观众...只喜欢琴、罗、易的声音,讨厌听吴骚;听到昆曲,我笑散了。

可以看出,舞台是“辉煌的”,演员的服装是“华丽的”,罗罗歌剧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戏剧。

但在随后的发展中,罗罗戏没有强硬的阶级俱乐部和著名演员,其唱腔的优秀部分被京剧、梆子等地方剧种吸收,但并没有从其他剧种吸收更多的东西,因此在艺术发展和创新上趋于保守。

清末,京剧、梆子等剧种丰富,名声大噪,但罗罗戏逐渐衰落,活动范围逐渐缩小,从城镇到乡村,从平川到山区。

到了民国时期,除了庙会戏和院戏之外,几乎没有什么演出了,艺人们为了生计,不得不与其他剧种合演,导致罗罗艺人长期大量流失。

这一时期,晋西北、大同西南的一些村落依托民俗,为罗罗调保留了固定的表演平台。

在樊氏沙河以东的一些村落里,只有罗罗话才算正剧,结婚庆典场合要唱罗罗话。

等到日本侵略者侵略中国的时候,罗已经从舞台上消失了。

1949新中国成立后,灵丘县* * *及时安排支援了罗罗腔。

1960年,灵丘县罗罗戏班正式成立,对这一古老的剧种进行了修复和保存。

罗罗腔可分为南北两部分。灵丘罗罗腔属于北方音乐的弦系,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曲目生活气息浓厚,台词活泼,通俗易懂,说唱性强,具有曲艺说唱的味道。

乐队不拖伴奏,只是在每一个乐句的结尾加上伴奏,过了门就停了。

给演员唱歌留很大的余地,能说会唱,节奏可快可慢,音量可大可小,吐字特别清晰。

男演员在句末用高八度的假声演奏,俗称“后宫声”,很有特色,体现了古代唱腔的痕迹。

“踩花毽子”“踩骰子”等走秀和肢体动作充满歌舞,充满生活气息,是罗罗腔独有的表演节目。

伴奏乐器通常包括:小板胡、笛子、笙、唢呐、三弦等。

打击乐器包括:班卓琴、战鼓、堂鼓、手板、小钹、小锣、胡忠锣等。现在又增加了琵琶、扬琴、二胡、小提琴等乐器,增强了音乐表现力。

传说灵丘的传统音乐唱法有“九调十八调,七十二哈哈”,现存唱法主要有:[数],[娃子],[斜],[流水],[平板],[叠置],[散置],[哭置],[山羊],[葛]。

传统的代表剧目有:《小二姐的梦》、《锦缎》、《阅绒花》、《龙和记》、《金柜》等。四十多首曲目。

大通灵丘县罗罗剧团是中国仅存的专业罗罗剧团,可谓“天下无双”。

1960正式成立后,灵丘县官方抽调了一批戏曲工作者对罗罗戏曲传统唱腔和剧目进行挖掘整理,编排了《小二姐做梦》、《画金杯》、《射鸟》等几个优秀的传统剧目。

1963以来,排演了《夺印》、《红叶河》、《小二黑结婚》、《两块六》等多部现代戏,并多次参加山西省话剧排演,很好地保存了这部古戏。

去年,灵丘县罗罗剧团在大通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夏季晚会,表演了现代罗罗歌剧舞剧《父子争权》、《沙家浜》和传统戏剧《长卷续篇》的选段,让戏迷们看剧上瘾,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罗罗歌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灵丘县罗罗戏班作为“天下无双的戏班”,近年来受到省市领导和戏曲专家的关注,得以生存和发展,为地方戏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为中国戏曲史的研究留下了鲜活的记录。

但在目前国剧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剧团遇到了很多困难。再加上老艺术家的去世和退休,后备人才的缺乏,设备和资金的匮乏,剧团举步维艰。

抢救和保护濒临灭绝的罗罗戏剧不应是唯一的目的。我们不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找回剧目和音乐,尽可能地还原罗罗戏曲的原貌,还要根据罗罗戏曲的艺术特点和规律进行改革创新,保留精华,推陈出新,移植更多的优秀剧目,培养一些知名演员。

希望有关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让这个古老的剧种得到更好的保存、发展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