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表格列出汉武帝和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汉太宗
一.政治方面
汉武帝
加强中央集权,立中国,抑外国,尚书台的地位是汉武帝提升的。此后,从尚书台开始,一直到隋代三省六部制的建立,孕育出许多官职,如尚书台、侍中等。可以说,三生六部制度的源头是汉武帝设立尚书台。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还接受了朱的建议,颁布了一项促进法令,允许国王将土地分配给他们的子女,并建立一个较小的诸侯国。汉武帝还找了个借口,把当时的后州砍掉了一半。
汉武帝建立国子监和乡试,建立举荐人才制度,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文官制度。也是第一次用标题。中国两千多年的中央集权制度,大部分是汉武帝制定和实施的。如果说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是从秦始皇开始的,那么真正成熟的是在这里。
唐太宗
相比之下,唐太宗在中国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制定中并没有起到重要作用,主要是因为以前隋朝的政治制度已经非常成熟,隋朝以来一直实行的三省六部制在唐代更加稳固和制度化。中书省发布命令,厦门省审核命令,尚书省执行命令。政令的形成,首先是宰相在设在中书省的政务大厅召开会议,然后将决议上报皇帝批准,再由中书省以皇帝的名义发布圣旨。圣旨发布前,必须报省政府审核。省政府认为不合适的,可以拒绝会签。如果圣旨缺少会签,就不能依法颁布。只有经过省政府的“会签”,圣旨才成为国家的正式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这种政治运作有点类似于现代民主国家的“三权分立”制度。兴起于西方17世纪的分权理论,早在1000多年前就被李世民成功运用到中国的政治制度中,进一步说明了贞观王朝的文明水平有多高。最难能可贵的是,李世民规定,他的信件还必须得到省政府的会签才能生效,从而有效地防止了他在心血来潮、心情恶劣的情况下做出有损自己声誉的草率决定。中国历史上有853位皇帝,只有李世民有如此杰出的智慧和头脑。
李世民在政治上的主要贡献在于他独特的政治智慧,在制度范围内处理好各种政治问题,实现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第二,经济方面
汉武帝建立盐铁专卖制度,影响深远,一直延续到今天,演变为国有企业。汉武帝在位期间,国家空前加强经济,可以说是积蓄了举国之力,加上匈奴战争,最终导致了“国力消耗”,直到定罪才开始扭转局面。
相比之下,唐太宗贞观统治下,唐朝经济大发展,商业发达。贞观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不歧视商业的封建王朝。它不仅没有歧视,而且还为业务发展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这进一步体现了李世民把目光放得很远。在李世民政府的倡导下,贞观时期的商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新兴的商业城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当时世界著名的商业城市有一半以上集中在中国。除沿海的胶州、广州、明州、福州外,还有内陆的洪州(江西南昌)、扬州、益州(成都)和西北的沙洲、凉州。首都长安和洛阳都是国际大都市。
但是,也要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两个人在各自的朝代不在同一个阶段。唐太宗初年。当时国家一片混乱,一切都是废墟,但也充满了希望。只要国家不过分干预,自然繁荣。汉武帝在汉朝中期。虽然国家富强,但也存在土地兼并严重、难民增加等问题。如果国家不干预,就会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三。军事和外交方面
汉武帝
可以说汉武帝一生中最大最有影响的政策就是打匈奴,中匈战争持续了近半个世纪。一方面,汉武帝结束了自公元前133年玛依之战以来的亲匈奴政策,开始正式向匈奴宣战。先后派卫青、霍去病征服,解除了匈奴威胁,夺回了河套、河西走廊,扩大了西域版图,使匈奴处于被动地位,保证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汉武帝并没有彻底打败匈奴,而是大大瓦解了对方的实力,暂时处于优势。
汉武帝在发动对匈奴战争的同时,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获得了大量前所未有的西域信息,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进一步加强了与西域的联系,促进了西域的社会进步,丰富了中原的物质生活,发展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元丰六年(公元前105年),为联合乌孙抗击匈奴,刘锡军被封为公主,亲乌孙。
对抗东北和南方
在东北,派船将军杨甫、左将军荀弼灭尉氏朝鲜(今朝鲜北部),设乐浪、宣土、林屯、范缜四郡。至此,汉帝国的版图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