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子故乡的位置
1,近年在旧县村发现清代“董氏宗祠”石门楣及其拓片,标有“重建吉祥符丑”字样。也就是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重建的意思是这里以前有“董氏宗祠”。祠堂是一个家族庙宇,人们在那里祭拜祖先。
2,明《冀州志》载:旧县村西有“四大名寺”,俗称“西雄寺”。旧称东子讲学的地方。河间王国推荐刘德国王来建造它。寺毁于清末,遗址犹存,凸出地面。到处都是瓦砾。村民们在这里挖出一个陶制灯台,上面写着“持烛弟子”,孜孜不倦地教导人们。是董仲舒讲课时用的。
3.董仲舒家在长安。我的故乡东施正在消亡。他的故居董氏宗祠被毁,后人在原址上建了冬子庙。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重修,雕有董仲舒坐姿石像。一尊雕像(高约2米)给了里面,雕像被毁后依然存在。1982是河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为保护石像,冬子庙在原址上重建。还有一个关于董仲舒石像被放在后九县和村的传说。他说,石像在西山刻好后,运到东古庄村安置,却运到了酒仙村。"它太重了,提不起来,所以我就把它留下了。"对此,老朋友不同意。如果董仲舒出生在东古庄村,怎么会抛弃其他村的祖石呢?董家庄村离老县城有两三里地,一路都到了。难道不能就近运输吗?是不是没有意义?!
4、《世说新语》记载:董仲舒有一个儿子,名叫傅琦,被误认为不孝而赶出家门,投奔到离老县城四五里的董仲舒好友王善友那里。王善友死后,董继续住在这个村子里。明《枣强县志》载,王善友却有此人。但是没有生活文本。因为“善”的音与“长寿”同音,后村改名为王寿。后来演变成两个村:前王寿和后王寿。现在两个村95%都是侗族。古时候,王寿在东施居住,身边有苏谷、蒲庄,聚集在老县城的“东施祠堂”前祭祖。还是在现代。王守存保存了清代重修的家谱,并以董仲舒为祖。
对于“董家庄小学占用的三亩地是董仲舒的故乡”这一说法,历来有异议。唐宋时期这一带的村落都被淤塞埋在地下。西汉时,董家庄也很难在地面上存在。西汉老郡村曾是县衙,但500年不变。到现在,地面已经凸出很多,到处都是瓦砾。
最近又有消息称,福建泉州也发现了董子的故乡。泉州惠安县有一个董家村(唐璜镇接待村),很多人姓董。按照他们自己的说法,他们是董仲舒的后代,搬到这里定居。据村民董介绍,他们是董仲舒的后代,董家村村口有个故里,至今。董子故里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学术界也在不断讨论。
但也有人怀疑,老县城村和董家庄村原来是一个村,是从老县城村分出来的。但是在什么年代呢?目前还没有找到证据。
说到中国的儒家思想,人们首先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孔子。孔子是儒学的开创者,而董仲舒是使儒学流传千年的关键人物,是国际公认的儒学大师。他的儒家治国之道为西汉的封建统治奠定了系统的理论基础,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董仲舒是我国西汉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和思想家。西汉广川(今河北省泾县广川镇)人。如今,当我们走进河北景县广川镇时,人们可以看到街道两侧路灯上写着东子名字的牌匾,以及矗立在东子大道旁的董庙。广川历史悠久。西汉时期,以其繁华、富庶、昌盛而立为广川。这里仍有东子的皇冠墓和东子的纪念碑等文物。
近年来,广川镇不断将东子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将董仲舒的演绎和展示作为城市建设的灵魂。2009年,占地265,438+50万平方米的冬子文化公园开工建设。建设内容包括东升殿、冬子书店、冬子旧居、冬子故里、董子宗亲协堂、园中殿等。目前,东胜店已建成,其他项目正在稳步建设中。据悉,冬子文化公园建设项目已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文化建设项目,预计2015竣工。
董家庄是董仲舒的出生地。记者近日来到董家庄冬子庙遗址。64岁的村支书刘告诉记者,“原来这里有近10间房。我小的时候,经常进去玩。里面没有很多东西,但是有一些关于东子的画。后来这些房子都被拆了。”
“2001,村民们集资几千块钱,建了这么一座小小的冬子庙。”刘对说:当记者走进神社时,他看到了东子的雕像,墙上贴着村民们那些年捐款的清单,从5元到50元不等,人们参拜后仍有烧纸的灰烬。
“除夕夜、年初一、每月初一、十五,人们都会来这里祭奠东子,并期望自己的孩子考试成功。”49岁的村民崔说,“如果祠堂漏雨或瓦片脱落,我们会自愿前来维修。”
这里的人们,无论是政府官员、商人还是普通百姓,都以是董子的故乡为荣。“小时候,我们去赶集的时候,东子的家乡就写在我们的口袋里。”崔说:
广川是中国铁塔的故乡,深厚的东子文化给了这里的企业家前进的动力,他们把东子精神运用到企业的发展中。以信仰为基础是一条黄金法则。
2009年,由东子文化研究会和东子文化基金会组成的东子文化协会在广川成立。近年来,该协会举办了多次研讨会和周年活动,推动了董学研究,促进了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