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普桑,标致505...你还记得合资车企进入中国的第一辆车吗?
上海大众
大众桑塔纳(普桑)
桑塔纳这个名字在中国家喻户晓。4月1983,11,大众桑塔纳正式下线。这辆手工组装的汽车从安亭的一栋旧厂房里缓缓驶出,标志着中国第一款合资车型的正式诞生。
1984 10 6月10日在人民大会堂签署合资协议,中德双方各出资50%。1985年,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建成首条生产线。大众品牌开始在中国走上疯狂掘金之路,“桑塔纳”成为当时成功人士的代名词,售价超过20万元!虽然未来国内会有合资车企生产车型,但大家无疑会把桑塔纳当做“标杆”。无论长度、空间、动力甚至关门的声音...桑塔纳总是被“比较”。
后来,我们心中的“老普桑”诞生了。90年代末,上海大众推出“上海桑塔纳2000”车型,车身从B柱加长了100mm,后排更加舒适。2004年推出“卓越(桑塔纳3000)”车型,增加了变频空调、电控窗等配置。至此,桑塔纳也成为中国市场销量最长的车。从驾校到马路,桑塔纳无处不在,“拥有桑塔纳,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经典广告至今还在购车人的脑海里回响。
(小时候的梦想?车普桑旅行版,还有一辆停在买车君家楼下)
有朋友会问,桑塔纳4000去哪了?事实上,桑塔纳4000是一张“跳票”。当时已经成为上海大众针对国内市场开发的全新车型,与之前帕萨特-B2平台上的桑塔纳毫无关系。熟悉的朋友已经知道桑塔纳4000就是朗逸——曾经称霸紧凑型车销量榜的朗逸。
如今,桑塔纳从b级车变成了A级车,价格从20万+降到了654.38+万。曾经的衍生车型朗逸早已跻身紧凑型车级别前三,兄弟车型一汽-大众捷达也成为大众在华的低端子品牌,继续深耕中国市场。相对于他们的现状,上汽大众桑塔纳还在原地踏步,难免有些尴尬。
一汽大众奥迪
奥迪100
说完了大众品牌,当然还得说说它的豪华品牌——奥迪。1988,17年5月,经过五轮谈判,一汽与奥迪在长春签署了《一汽生产奥迪的技术转让许可合同》,这是中国汽车工业历史上第一份豪华车技术转让合同。
1988年,第三代奥迪100(代号C3)开始在中国生产并供应市场。但作为大众集团旗下品牌,奥迪当时并未纳入一汽-大众的生产体系,其在华销售车型仍采用“牌照生产”模式。随着奥迪品牌车型的持续火爆,一汽和大众都意识到了中国豪华车市场的巨大潜力。1991年,一汽、大众、奥迪三方共同签署技术转让协议,奥迪系列产品正式纳入一汽-大众生产。此时,奥迪赢得了中国市场的“官车迷”,品牌扩张速度越来越快。
同年,专为中国市场开发的奥迪200正式上市。奥迪200可以说是奥迪100的升级版。两车外观几乎相同,只是车身长度加长了100mm,C柱的形状有所变化。后来,第二代奥迪A6(代号C5)被引入中国,其圆滑优雅的线条完全让中国消费者感到惊讶。在中方人员的坚持下,中国奥迪A6的轴距在原型车的基础上加长了90mm,车长也同步增加了100mm。
2005年,第三代A6(代号C6)上市时,奥迪已经在车名后面加上了加长“L”的符号。在这款A6L上,一汽和奥迪的合作深度和广度都远远大于以前。合作内容涵盖动力系统匹配、底盘总线布局、悬架调校等。这款A6L的入门动力换成了技术先进的2.0TFSI发动机,同时推出的还有顶配车型上的3.0TFSI发动机。A6L的童话开始了,奥迪“灯厂”的名声进一步放大。
时至今日,A6L依然是豪华C级车中的佼佼者,但由于其颇为运动的外观套件和极具科技感的内饰上身,A6L作为“官车”的第一印象已经逐渐淡化。作为最了解中国消费者的车企之一,奥迪近年来一直通过符合中国国情的产品策略,如运动外观、更长轴距、小排量发动机等,努力保持市场份额,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的关注和购买。
广州标致
标致505
如果你问购车者哪个地方可以称为“东方底特律”,购车者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你“广州”。广州一直是中国汽车工业的福地,这里的本土汽车企业也一直是国内汽车工业的常青树。但凡事都有例外,那就是国内最早的合资车企之一——广州标致。
1985 9月26日,由广州羊城汽车厂和法国标致汽车共同出资的广州标致汽车有限公司在广州正式成立,成为中国第二家中外合资汽车企业。当时广州标致生产的第一款车型不是轿车,而是标致504皮卡,由CKD(进口件)组装。后来广州标致逐渐开始生产505SW8(8座旅行车)和505SX(轿车)。当时上海大众只有桑塔纳,北京吉普只有6420。
相信对汽车略知一二的广州70后、80后一定对标致505有所耳闻。作为当年的“狮王”,标致505采用前纵后驱结构,重量比为50:50,搭载2.0L前置四缸发动机。505SX轿车的轴距是2723mm,SW8旅行版的轴距是夸张的2900mm!这在当时已经是中大型车的标准尺寸了,所以标致505的合资对手不是桑塔纳,而是直接瞄准了上面提到的奥迪A6L的前身奥迪100。
当时广州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作为当时最豪华的旗舰车,标致505一度供不应求。1991年,广州标致的市场占有率达到16%,1992年,广州标致达到了销量的巅峰,全年共售出20404辆汽车。
明明手握好牌的法国人,却要在主权问题上“死”。1992年底的一个晚上,法国卖给中国台湾省省60架战斗机。中国向法国提出了严正交涉,指出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但法方视而不见,认为这只是正常的商业行为。为此,我国颁布了一系列相应措施,其中之一就是限制公务用车购买广州标致汽车。当时主要购买广州标致作为公务车。这一措施的颁布对广州标致打击很大,销量直线下降。
1994《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正式颁布,要求整车零部件国产化率必须达到40%以上。但当时法国人习惯了专利利益,所有的车都是以CKD进口件的形式生产,组装,靠高价卖进口件赚钱。而且标致505的产品力相对不足,油耗高,小毛病多。想想看,油耗高,容易坏,配件特别贵。谁想买?此后,广州标致的销量开始一落千丈,黄埔工厂满是库存车。
到1997年底,广州标致年销量只有三位数,累计亏损已达29.6亿元,徘徊在破产边缘。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与东风汽车组建合资公司的日本本田瞄准了一个好机会,以象征性的1美元买下了标致公司在中国的全部财产和债务。至此,广州标致正式落下帷幕,标志着法国汽车第一时代的正式结束。同时,广州标致更名为广州本田,日系车时代即将到来。
广州本田
本田雅阁
1997 7月1日,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当时,本田高管威胁要重建光标工厂破旧、老化的设备,甚至是厨房和厕所。仅仅9个月后,1998年3月,广州本田首款雅阁2.3VTi正式下线,当时还被称为“本田速度”。
“从世界开始”是当时雅阁的广告口号。的确,广州本田第六代雅阁国产后不减反增,价格比进口版便宜了654.38+万元。搭载2.3L四缸16气门VTEC发动机、5AT自动变速箱、前后独立悬架、ESP驾驶辅助、真皮电动可调座椅、自动空调、电动天窗等配置,兼具操控性和舒适性,在同级别中很难找到对手。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车辆尾部为“广州本田”,寓意“广州”和“本田”是半个家,一起开始新的征程。购车人经常在广州街头看到第六代雅阁,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广州本田的制造质量是过硬的。
广州本田面前的“硬骨头”还有国产化率必须达到40%的规定。当时广州本田和日本本田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调查,整合供应商和资源,日本本田也拿出了自己的配套体系供参考。经过多方努力,原本预计需要18个月才能完成的40%国产化率提前到15个月,“本田速度”再次得到验证。
性价比高,操控性好,当时最新最强的第六代雅阁自然成为消费者的首选。即使在30万元区间,第六代雅阁依然供不应求。2000年,广州本田开始实施增产转型。当年第六代雅阁的实际产量为32208辆。这是广州汽车工业的里程碑,也是广州标致之前一直无法实现的目标。从此,每一代雅阁的销量和口碑都是从这里开始积累的。
2003年,广州本田紧随其后,推出了第7代雅阁,这在当时让所有人大吃一惊,因为广州本田居然停产了作为“摇钱树”的98雅阁,并进行垂直换代。但市场表现证明,广州本田的“冒险”之举是成功的。前几年98款雅阁2.3L车型还在卖29.98万。到2003年第七代雅阁2.4L上市时,价格已经下降了4万元,仅为25.98万元。同时2.0L下放至22.98万元,满足了当时家用车消费者的需求。
价格的下调意味着销售额的大幅增长。2003年2月本田完成65,438+0.2万辆/年的改造后,当年雅阁销量超过8万辆,剩下的3万辆分给了奥德赛和新推出的三厢飞度轿车。雅阁已经成为中型车的销量王,积累了大量的口碑和本田用户群体。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无论是第八代,第八代半,第九代,第九代半,直到现在的第十代,雅阁在国内中级车市场依然骁勇善战,而且越年轻。
从1999开始,本田凭借雅阁成功打开中国市场,雅阁后来凭借连续四年夺得中高级车销量冠军巩固了在江湖的地位。从1999到2009年,雅阁成为国内中高级车第一只用了10年,从2009年到2017年,雅阁破200万辆只用了8年。未来,它的传奇还将继续。
由于时间和篇幅的问题,鲍彻先生只列举了几款他个人认为比较经典的,有历史沉淀的车型,但我相信你也可以列举出很多第一次进入中国的经典车型,比如丰田凯美瑞,杜克日产,无一例外都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推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虽然他们现在可能已经消失了,但他们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