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为什么叫杜亮?

六盘水市被称为“中国凉爽之都”,因为六盘水气候独特,没有夏天和春秋两季。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凉爽舒适,湿润清新,紫外线辐射适中,气候宜人,受到所有在六盘水的人和去过六盘水的人的广泛赞誉。为此,市内外各界人士纷纷称赞六盘水为“清凉之都”。2005年8月,六盘水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杜亮”。六盘水”证书,成为中国首个以气候资源优势命名的城市。

所谓“凉爽舒适”,就是六盘水多年没有夏天,春秋相连。6月月平均气温18.3℃,7月最热只有19.8℃,8月平均气温19.2℃。历史上的极端最高气温只有365438±0.2℃。在六盘水,无论是一天24小时中的任何时候,还是整个“夏天”,96%以上的时间都让人感到凉爽舒适。其中,7月和8月是六盘水最舒适的月份,人体97%以上的时间都感觉凉爽舒适。

所谓“湿润清新”是指6-8月的月平均相对湿度在83%左右,没有酷热干燥的痛苦,没有潮湿闷热的不适;2000-2003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由85.8%提高到96.7%,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总悬浮颗粒物年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据监测,2007-2009年连续三年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年均值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100%。六盘水市平均海拔约1800米,森林植被良好,空气清新,兼具高寒气候和森林气候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气候疗养功能。

所谓“中等紫外辐射”,是指六盘水上空经常有一个厚度超过1000米的高湿层,晴天相对较少,地面湿度较大,所以六盘水的紫外辐射与同等条件的亚高原地区相比仍然较弱。2004年夏季,市区紫外线辐射瞬时最大值为32瓦/平方米,仅相当于紫外线强度的第三级,处于中等水平。

2005年8月12日,中国气象学会组织由12位资深学者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对六盘水“杜亮”项目的资料进行了专题论证和评估,认为六盘水课题组从大气、气象、环保、医疗等方面进行的论证,充分阐述了六盘水独特的夏季气候资源优势,论证细致,方法得当,结论科学可靠。专家委员会经过多轮质疑论证,一致认为六盘水夏季气候“凉爽舒适,湿润清新,紫外线辐射适中”,在同纬度地区独树一帜,堪称“中国凉都”。同时,六盘水自2004年起每年举办“中国杜亮”,着力打造“中国杜亮”的城市品牌。六盘水夏季文化节让市外人士进一步体验了“中国凉都”的舒适气候,“中国凉都”也得到了市内外各界人士的高度认可和广泛赞誉。

六盘水市是贵州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地处贵州西部乌蒙山,云贵两省交界处,长江上游和珠江的分水岭,南盘江和北盘江流域两侧。它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交通便利,是西南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和物流集散地之一。全市面积9965平方公里,辖2个区,1个县级市,1个县,常住人口290.7万人。

六盘水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最高海拔2845.7米,最低海拔586米。拥有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玉舍国家森林公园、滑雪场、野鱼海、中野朗朗古自然保护区、盘县大东古人类遗址、盘县新民鱼龙化石群、托勒古银杏、大东竹海、坡地草原、阿勒河等众多风景名胜和自然人文景观。

六盘水民间舞蹈分布广泛,种类繁多,风格各异,风格各异。多为生活舞蹈,是各民族出于生活需要而开展的舞蹈活动,通常包括习俗舞蹈、宗教祭祀舞蹈、交谊舞、自娱舞、体育舞蹈等。

六盘水的饮食文化具有地域性强、品类多样、文化内涵丰富、烹饪技艺灵活、肴馔制作独特、地域风格历史传承多样等特点。主要名小吃有水城干锅、水城羊肉粉、蒸糕、郎岱酱、荷叶糯米鸡等。

六盘水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众多,其中彝族、苗族、布依族、白族、回族、仡佬族等六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与自然和谐相处,创造和传承了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情。六枝索家庙五彩服饰艺术、盘县布依族盘歌、水城苗族芦笙舞(鸡舞)、盘县泥彝族民歌等4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盘县“老厂土著造纸”等24项列入省级名录,公布了三批六盘水市级代表性名录和两批县级代表性名录共7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