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眼现在是什么意思?

指的是望远镜。

望远镜是一种利用透镜或镜子等光学装置来观察远处物体的光学仪器。通过透镜的光线被凹面镜折射或反射进入小孔会聚成像,然后通过放大目镜看到。又称“千里镜”。

望远镜的第一个作用是放大远处物体的张角,使人眼能看到角距较小的细节。望远镜的第二个作用是将比瞳孔直径(最大8 mm)粗得多的物镜收集的光束送到人眼,使观察者看到以前看不到的昏暗物体。

1608年,荷兰眼镜商汉斯·李比希(Hans Liebig)偶然发现,可以用两个镜片来看远处的风景。受此启发,他制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望远镜。

1609意大利佛罗伦萨人伽利略·加利利·雷发明制造了一架40倍望远镜,这是第一架投入科学应用的实用望远镜。

经过400多年的发展,望远镜的功能越来越强大,观测距离越来越远。

扩展数据:

望远镜分类:

1,太空望远镜

由于地球大气对很多波段的天文观测影响很大,天文学家设想,如果能将望远镜搬到太空中,就可以在不受大气干扰的情况下获得更精确的天文数据。

目前已有多台空间望远镜在太空运行,如观测可见光波段的哈勃空间望远镜、观测红外波段的斯皮策空间望远镜、观测X射线波段的钱德拉空间望远镜、观测γ射线波段的康普顿天文台(2000年退役)等等。

2.射电望远镜

射电望远镜是指观测和研究天体无线电波的基本设备,可以测量天体射电的强度、频谱和偏振。

包括收集无线电波的定向天线、放大无线电信号的高灵敏度接收机、信息记录处理和显示系统等。

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有了四个非常重要的发现:脉冲星、类星体、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和星际有机分子,被称为“四大发现”。这四个发现都与射电望远镜有关。

3.天文望远镜

天文望远镜是观测天体的重要工具。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望远镜的诞生和发展,就没有现代天文学。

随着望远镜各方面性能的提升,天文学也在经历着巨大的飞跃,迅速推动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一般一个天文望远镜上有两个镜筒。大的是主镜,用来观察目标。小的叫寻像器,用来寻找目标,也叫瞄准镜。

目镜是个体,决定放大倍数。目镜上会有一个F值,就是目镜的焦距。用主镜的F值除以当前使用的目镜的F值,就是当前的放大倍数。记住,放大倍数才是标准。直径6厘米的望远镜极限放大倍数约为120倍,8厘米的最大放大倍数约为160倍。

百度百科-望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