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3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

知识是外在的光照,智慧是内在的光照。知识有使用价值,智慧有自己的价值。先和大家分享一下第一单元关于历史必修3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第一,孔子和老子

(一)孔子:

1,生平著述:春秋时期鲁人,“三校一创”;诗、书、礼、易、春秋、音乐

2.理论:

1政治理论:a .“仁”(仁者爱人);b .“礼”(“克己复礼”);c . "以德治国"

(2)哲学观(天命观,敬畏天命):“远离鬼神”

(3)教育思想:“教育无阶级”(影响最深远,打破了官方教育的限制);“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尽到老师的责任”

3.历史地位:

(1)当时为了被重视,所提倡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

(3)后人整理《论语》中孔子的言行,尊孔子为圣人,世所敬仰。

在保守的一面,主张正义要以《周》的礼制来称义,主张贵贱有“序”,等级也是阶级压迫。

4.反映了春秋末期诸侯之间的世仇,民不聊生,礼崩乐坏。

5.孔子的政治理念有什么现实意义?这对今天的政治文明建设和国家社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礼”的概念,德治)

②老子:

1,生活写作:道家创始人;道德经

2.理论:

(1)哲学:

A.“道”是万物之源,“天教道,道教自然”。排除命运的绝对权威。

B.辩证思维:事物是矛盾的,可以相互转化。

2政治理论:“无为而治”和“无为而取天下”。

3.历史地位:

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索宇宙起源的哲学家。

②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第二,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1,(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大变革(现在的动乱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思想言论自由)。

2.(文化思想)私塾的兴起,教育的相对普及,人才的大量培养,同校的校与校之间的斗争。

3.(政治)在动荡的合并形势下,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夺霸权,于是竞相尊下士,广纳贤才。

4.(经济)井场系统崩溃了。

5.(阶级关系)士阶级和新兴地主阶级活跃。

(2)儒家:孟子和荀子(他们的理论基本上是维护君主政体)

1,孟子

①孟子思想的核心:民本。

A.仁政理论;b性善论;义利观:培养诚信精神;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②历史地位:a .《孟子》成为四书之一;b .他被称为“亚圣”

2.荀子

①荀子的思想:

A.“天无绝人之路”,“用它来掌控命运”;b、性恶论;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举”

②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a .被视为儒家异端;b .唯物主义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

(3)墨学

1,墨子:墨家的创始人

2.墨家思想:①兼爱;(2)春秋时期非进攻、无意义的战争;(3)尚贤和尚同勤俭节约。

3.墨家的历史地位;

①代表下层劳动人民,尤其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2)战国时期一度成为显学,后被冷落。

(4)道教

1,庄子与道家

2.庄子的思想:“同质之物”与“无忧无虑”天人“互不相争”(天命观),顺应自然。

(5)法家

1,韩非和韩非子

2.韩非的想法是:

(1)结合法律、艺术和潜力,建立中央集权的君主政体。

(2)今将胜古,主张政治改革创新。

3.法家思想的历史地位。

①当时适应了建立威权中央集权的需要。

(2)在后世,儒学和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注:现代法制和法家的区别在于,用严刑峻法来维持统治是统治者的法律,完全是为了君主的利益。

(6)军事家

1,孙子兵法

2.孙膑、孙膑《孙子兵法》:讲究战争规律,利用和创造有利局面,注重人的作用。

(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

1,儒家: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规范。

2.道家:两千多年来构成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

3.法家学说:变易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和治理国家的理论武器。

第三,汉朝思想的统一

(一)汉初黄老研究

1,社会背景:经济失败,需要休养政策;从秦之死吸取教训。

2.主要内容:

①黄帝学说:治身(养生);

(2)老子学说:治国(无为而治,积极无为)

3.特点:博采众长,积极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4.功能:西汉初年的指导思想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但被汉武帝的理学所取代。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原因:汉武帝大一统的需要。

背景:(经济)经济发展使国家富强;(思考)黄老的学习不适合。

2.理学的理论来源: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了阴阳、黄老、法家思想。

3.理学的内容:天人感应论(基础);神圣的权威;大一统;治理应以道德为基础;用惩罚来补充道德,人伦道德标准《王大纲》

注意天人感应思想:一方面,君主被视为最高象征;一方面制约君主。

4、理学的影响:

有利于君主制和国家统一的巩固;它还具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扩张的功能。

5.理学的特点: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其本质是思想文化专制。即主张君权神授,继承和发展了儒家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儒家在采纳各种思想的同时,披上了神学的外衣。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秩序,所以成为正统思想。

6.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及其影响;

①从此儒家思想在政治上占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打击地方分裂势力。(这是汉武帝采纳的根本原因)。

②儒家思想已经确立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3)弘扬重视教育的文化风尚。

(4)利用王权干预思想,禁锢了文化思想的发展,限制了民主思想的自由发展。

第四,宋明理学

(一)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

1,(危机出现)魏晋南北朝以来,佛道的广泛传播给儒家的统治地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2.从魏晋南北朝到唐宋,“三教合一”的趋势达到顶峰,各种思想相互渗透。

3.(再发展)儒生吸收佛道思想,探索拯救世界的新儒家体系。

4.宋代充满杂文,学术风气活跃。

(2)宋明理学:

1,朱成理学(程颢、程颐开创;主:朱注《四书章句》)

(1)内容:以“理”或“”为核心的概念体系。从哲学角度论证专制统治的合理性和君臣父尊卑的等级秩序。

①“理”是世界的本源。“理”在社会上是儒家的道德伦理,在人体上是人性。

②把握“理”和“师事”的方法。

(3)守正义,灭人欲。

(2)历史地位:

①南宋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官方哲学。

②确立了其在明初思想界的主导地位。

③传到国外,影响深远。

2、王陆·薛鑫

(1)内容:

南宋,陆九渊:

(1)“心灵就是理性”

(2)通过“发明”来推理(内心反思)。

明朝中叶,王阳明:

(1)“致良知”,内心反省,克服私欲。

②知行合一。

(2)历史地位:重视个人的能动性,反对束缚,有一定的思想解放。

3.宋明理学评价:

负面:压抑人性,扼杀生命的自然欲望。

正面:重视主观意志力,崇尚诚信,强调社会责任,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塑造起到积极作用

朱成理学与王陆理学的异同:

相同:

①内容:都是儒家思想的表现;他们都继承了孔孟的“仁”、“礼”思想;大家都认为世界是“理”的,强调社会秩序。

(2)影响: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压抑和扼杀人的自然欲望;它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积极的影响。(广东高考在微信平台上线)

不同:

①宇宙的构成:理学认为宇宙万物是由“理”和“气”构成的,是客观存在的。

唯心主义观点;心学认为“心外无物”“心是理性的”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点。

(2)道德命题:理学主张人类应以外在正义为行为准则;心理学主张人应该通过

内心自省达到良知。

第五,明清时期的意识形态批判

(一)李志,一位异端思想家

1、李贽思想产生的背景:明朝万历年间

(1)专制统治(政治)腐败,农民起义;

(2)(经济)商品经济蓬勃发展,人们在冲击下争利;

(3)(文化)儒生强烈追求个性和经济发展的要求。

2.李贽思想的主要内容:焚书与藏书。

①批判孔孟,揭露批判朱成理学的虚伪,主张个性自由发展。

(2)万物源于阴阳,从根本上否定了正义的存在。

结论:否定孔孟之道;批判朱成的理学;倡导个人自由;追求物质享受;倡导性别平等;它批判地继承了儒家思想。

(二)明末清初三位思想家

1,代表人物:王夫之《船山遗书》:系统批判宋明理学,建立完整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黄宗羲《明代儒学案》、《伊名待访录》:限制君权,提倡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

顾著《天下郡国之病与日知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学习而务实。

2、三位思想家* * *同主张:

(1)(思想):实际应用;倡导务实的学风和行为。

(2)(经济)振兴工商业;“工商业民生为本”。

(3)(政治)批判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主专制的理论和主张,倡导早期民主思想。

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思想评价:

(1)对君主专制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②给后人以深刻的启示。

③关注民生的思想影响深远,构成了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六、中国古代科技思想与实践。

辉煌成就的原因:

(经济)农耕经济高度繁荣;

(政治)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

(思想)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

(社会)对外交流和民族融合

(1)四大发明:

1,造纸:西汉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2.打印:

(1)唐朝: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金刚经》。

②北宋毕升,活字印刷术。

③金属活字出现于13世纪,后传入朝鲜和欧洲。

3、火药:

①唐朝:发明火药,孙思邈《单晶》中有记载,唐末用于军事。

②五代两宋:广泛使用。火炮、火箭、火枪等。

③14世纪: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4.指南针:

①战国:新浪。

②北宋:使用人工罗盘导航。

③13世纪:传入欧洲。

(2)天文学

①战国时期:世界上最早的目录是《石干星经》中的《石目录》。

(2)东汉:张衡——水运象仪;地球圈理论要早1000多年;地震仪早1700年。

(3)唐代:僧人及其聚会——十二生肖巡礼仪;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长度;水运象仪。

④袁:郭守敬——简早三百年;中国古代最精确的历法。

(3)数学:

①春秋:99乘法表;度量衡;计算

②西汉:《周易·舒静》中的勾股定理要早500年。

③东汉:《九章算术》

④南朝:祖冲之比皮晚七位,早1000年。

(4)四种农业书籍:

①南北朝:贾思勰《齐·姚敏书》:最早最全的农书(农、牧;因地制宜。最能体现时代特征:民族交融)

②袁:农书介绍工具的改进

(3)明:徐光启的《农业行政百科全书》,“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开始学习西方科技思想)

宋天工开物与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农业与手工业概述;反映了产业要素的萌芽期

(5)医学:

①西汉:《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②东汉:“医圣”张仲景介绍《伤寒论》四诊法;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创立了“五禽戏”

③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建立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

(六)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第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服务于生产和巩固统治的需要。

第二,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大多是生产经验的直接记录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具有很强的经验性。

第三,古代的科学理论往往是技术化的,这些技术并不开放,也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生产力。

(七)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原因: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是中国古代科技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保证。

B.每个朝代都非常重视交通的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交流和传播。

C.中华文明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能够不断从外部吸收先进成果来丰富和发展自己,在历史中不断创新,与时俱进,长期走在世界前列。

D.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创造力。

E.相对封闭独立的地理环境和强大的中央集权政权,保证了中华文明免受外力的冲击。

f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大多与社会生产生活直接相关,容易在社会上传播。

(8)中国古代就有如此辉煌的科技成就,明清以来也出现了许多总结性的著作,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等。想想为什么明清科技发展会出现这种现象?(也是中国近代以来落后的原因)

1.中国古代是建立在农业文明的基础上的。科学技术一旦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就失去了发展的条件和动力。

2.古代统治者为了巩固统一的封建专制统治,注重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的教育,却忽视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中缺乏自然科学教育的成分。

(9)明清中国古代科技落后于西方的启示(广东高考上线微信平台)

启示:先进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有新的生命力,更重要的是要在日常学习中学会扬长避短,避免自满。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现在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科教兴国,充分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

历史必修3知识点总结Unit 1相关文章:

★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岳麓版高中历史三个必学知识点(第一单元)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必修3 Unit 3

★高二历史必修。第一单元知识

★高中历史是必修知识点总结Unit 1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3)

★高考历史三个必考知识点的归纳

★高中复习历史必修3知识点总结

★必修历史三月录版第一单元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