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竺可桢的信息

竺可桢(1890三月七日—1974二月七日),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今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共党员,中国生产者,中国现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现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

1909年,竺可桢考入唐山路矿学校(现西南交通大学)学习土木工程。1910在竺可桢公费留学美国,1918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20秋,报考南京师范大学。1934年,竺可桢、翁和成立了中国地理学会。1936年4月任浙江大学校长,历时1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名誉主席、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

扩展数据:

竺可桢的主要成就:

1,学习成绩

历史气候学的创始人是历史气候学的创始人和奠基人,其中历史气候变化是他最费力、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在国际科学界享有盛誉。竺可桢对历史气候学的另一大贡献是历史物候学。竺可桢在中国建立了40多个气象站和65,438+000多个雨量测量站。

2.教育成就

竺可桢明确提出大学要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的领袖。在竺可桢担任浙大校长的13年间,浙大从文、理、工、农、师、法、医三个学院的16个系发展到文、理、工、医七个学院的25个系(最多时达30个系)和10个研究所,教授人数也从70人增加。

3.文学成就

竺可桢从1917在哈佛大学读书时就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日记中主要记录了气象研究的各种资料。由于战乱,仅保存了1936至1974年2月6日的日记,计38年37天,约800万字。

百度百科-竺可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