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上天竺,中天竺,下天竺?
中国有两个著名的观音道场,普陀山是国际朝圣道场,杭州的上天柱寺是地方道场。
上天柱寺,建于10世纪,是中国白衣观音的诞生地,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法溪寺,又名上天柱寺,位于汝斗峰北、白云峰南,距中天柱约1km。晋末天府元年(936),和尚易道在白云峰下修房。他叫大明山房,是上天柱山的创始人。当他看到山上有奇怪的树木闪闪发光时,他请孔任倩把它雕刻成一尊观音像。吴越王千弘鳌在上天竺开道筑基,建观音寺,于晋末天府四年(939年)五月竣工。这是上天竺最早的寺庙。后汉甘祐年间(948-950),僧人从荀子洛阳带来古舍利,放在观音像(像高1.6寸)头上。北宋年间,景源大师的住持以19参观了上天竺的经院。在下天竺师从擅长诗词文赋的慈云大师,学到了很多东西。他受到宋神宗的高度重视,并被授予杰出人才的称号。他在白云峰下修建了白云堂,“白云堂印”成为朝廷授予僧官的官印。宋建言四年(1130),金兀术率游牧民攻打杭州,曾游览天柱寺,得知观音的全部事迹后,将雕像和三藏运到燕京(今北京)。寺僧带领弟子来到燕京西南5里的雨荷乡,兀术建寺为天竺僧。和尚还把他的木刻观音像藏在上天柱寺的井里(在今天大殿的观音座下)。大道第三年(1167),宋孝宗出资2万元重修16座观音寺。惜春二年(1175),宋孝宗再次前往上天竺寺朝拜,并改名为观音寺。庆元三年(1197),改名天柱寺,被评为“五岳之首”。寺毁于元二年(1343),重建于元五年(1346)。在明朝的270多年间,上天柱寺被僧侣们彻底翻修。清顺治十七年(1660),毁庙;康熙五年(1666),重修;乾隆十六年(1751),三月,乾隆第一次南巡,去了天柱寺两次,取名法喜寺。太平军进杭州,寺庙受损。太平军大败后,杭州知府薛呼吁恢复,调遣使节发起重建法熙寺,同治五年(1886)完工。大殿最初是用木头建造的。17 (1928)用钢筋混凝土浇筑,20年完工。22年农历九月初四,半夜毁庙,36年建3间平房。杭州解放后,人民政府拨款重建。“文革”期间,正殿供奉的观音佛像被盗,房屋被挪作他用。1985后,宗教政策重新落实,归市佛教协会管理。观音佛像是由檀香木雕成的。
天竺香城形成于北宋咸平元年(998年)杭州周知张曲花至上天竺观音寺祈雨“圆满”之时。此后,浙东、苏南的村民纷纷来天竺朝圣。每年从农历正月到五月端午节,香市持续四个月。清初被列为“西湖十八景”之一。直到杭州解放前,朱三路两边的平房都是相通的,供香客留宿。节日期间,灯不会整夜熄灭。解放后,竹乡城继续存在。根据1954,13462从3月4日到4月8日46天的统计,杭嘉湖地区有27个县(市)的人在上天竺过夜烧香(尤其是农历二月十九)。1961农历二月初一、十五、十八、十九,前往灵隐寺、上天竺的香客超过18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