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和中国的国情来理解中国现代化转型的进程?
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突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开创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崭新局面,形成了对外开放的全新格局,实现了新的历史性突破。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当代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快速推进,整体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业强国;信息化已跨入中等人类水平国家行列,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初见成效;城市化进入加速期,城市化率逐步接近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市场体系初步形成;国际化日益深刻,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与世界融合更加紧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将处于深化“五个现代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历史进程中。
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崭新的面貌登上世界舞台,成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与合作的重要力量。当代中国前所未有地与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目前最基本的国情。人口:中国是人口大国,不是人才大国;人均GDP:中国仍落后于世界;人民生活水平: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只是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资源占有量:人均资源占有量小,资源环境压力大;城市化:中国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工业化程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国情决定方针政策。认清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使我们认识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我国基本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到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不可能一蹴而就、盲目跃进、一蹴而就;可以增强聚精会神搞建设、谋发展的坚定性,始终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提高思想和办事不脱离实际的自觉性,始终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作为指导生产、分配和消费的基本依据,作为价值建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基本依据,决不能纵容奢靡之风蔓延。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握国情与道路的关系,有几点需要强调:对于“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来说,牢记国情是非常重要的,无论中国遇到什么样的干扰、阻力和冲击, 会使他更加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唯一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发展道路,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团结奋斗的旗帜,从而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要做到“四个坚定”,牢记国情很重要。它将促使我们深刻认识发展的薄弱基础和体制性障碍,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用新的发展思路和方式解决矛盾、推动发展,深入解决发展面临的体制性障碍,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努力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