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宁县的历史沿革
古阜宁境内,海岸线在今县城西北的北沙线上。淮河流经境内,从北沙入海。新石器时代晚期,境内已有先民,人们繁衍生息。春秋战国时期,疆域先后归吴越楚管辖。西汉时属古射阳郡;山西属于山阳县。
明年在金昌,黄河将夺取淮河,大量泥沙沉积在淮河入海口外,海岸线逐渐东移,领土面积将逐日扩大。明朝洪武年间,一批苏州居民迁都。
到清朝雍正年间,海岸线向东移动了90公里。雍正九年(1731),清政府在山阳县东部划、杨寨等40幅“地图”,在盐城县北部划庙湾、等19幅“里”,并加置广大滩地,建阜宁县,隶属淮安府。全县总面积5766.75平方公里,包括滨海县全部、射阳县大部分、淮安市建湖县、响水县、楚州区、涟水县的一部分。
民国初年,阜宁县属江苏淮阳路,21年(1932),属江苏省第十督察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苏北建立抗日民主政权,阜宁县隶属淮海区。民国30年(1941年)属盐阜行政区,民国34年(1945)属盐阜区。同年,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年底,阜宁县隶属于苏皖边区第五行政区。民国三十六年(1947)二月,隶属苏中行署第五行政区。民国三十八年(1949)五月,隶属苏中行署盐城行政区。
1949 10 1建国后,阜宁县隶属于盐城地区,盐城市隶属于1983。
自9月起,1941、富东县(今滨海县)、射阳县、建阳县(今建湖县)、连关府边区(今响水县)相继建立,富宁县面积逐渐缩小,后邻县数次调整为1956 65438+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