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投名状》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马新义被刺时是两江总督。首先搞清楚这是个什么样的官员。清末“两江”是指江南省(包括今天的江苏、安徽、上海)和江西。两江总督的职能不仅是作为这两个省的最高行政首长,还负责军政,属于清朝最高政府官员之一。这样的人物在当时被捅出来,震惊全国。试想,今天一个省长被刺死是什么概念?事实上,当时两江总督的重要地位相当于今天的许多总督。实施暗杀的恐怖分子张汶祥,最后受到了最残酷的极刑:凌迟,被碎尸万段。据记载,“张受刑时自始至终没有呻吟嚎叫,双眼圆睁,怒视对方。他不屈不挠,以至于马新义的弟弟巴·心有大叫“挖出他的眼睛”,直到他的四肢被切成碎片。刽子手事后不禁佩服张文祥。”执行死刑这么多年,我从未见过像张文祥这样的硬汉!“当时人们以为张文祥是元明六百年以来出现的第一个刺客。”留给世人的谜团是,张文祥和马欣怡到底有什么深仇大恨,就这么快刀斩乱麻?这个“动机”是什么,因为版本太多,成了一个永恒的谜:
正式发布版本:
事件发生后,清廷派出了强大的审判案件阵容,但最终的调查报告却非常不合理。相传张文祥是河南农民,到江南经商。在此期间,他先后参加了太平军和浙江海口帮,但这些都不是张与马为敌的直接原因。直接原因是张的妻子被一个叫吴的人霸占,张去找马拦轿子,马却以小事不为。张受海口帮挑唆,答应刺杀马。后来,的典当行(高利贷)被政府取缔,这加深了张对马的愤怒,并开始实施暗杀计划。
可信度分析:该版本杀人动机明显不充分。投诉不合理就杀似乎不合理。如果因为老婆被占而要杀人,那张图应该先杀了占了老婆的吴,而不是马新义。而如果因为你的事被政府禁止杀人,那就更不合理了。
清廷官员泄露的版本:
当时参与审判的一些官员在其他发言和笔记中无意中透露的一些细节,可以拼贴成另一个版本的刺马。据说张文祥是捻军(当时捻军是农民起义军)的一个小头目。在一次进攻中,被马信义包围,马把捻军的100多名战俘全部打死。从那以后,张和马结下了血海深仇。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警卫员马新义和金彪都曾沦为张的战俘,但是个好人。金彪谎称自己是河南穷人,张謇是同乡,因穷被迫从军,所以误放了石、马,临行前还给了他们钱和马。据说还有一次,金彪被张的军队抓住的时候,这个人又故技重施,居然让张放了他,还给他钱,可见张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捻军失势后,张找到结义兄弟邱和龙,在浙江沿海设寨。太平军打到浙江,张加入太平军,邱和龙留在石头村。然而,石头村被马新义围困,吴在这个版本中成了村里的叛徒。当然,他也占有了张文祥的妻子罗氏。张闻得草堂失了,兄弟被杀,妻子被抢,誓要报仇。
可信度分析:这个版本最重要的细节是马是张的俘虏。据说在最早的供词中,他说:“如果我知道被抓的是马,我当时就杀了他,决不让他活到今天!”他讲这段话的时候,官员们都很惊讶,因为按照晚清的法律,官员成为阶下囚会受到法律的严惩,而马却隐瞒了这一点,做了大官。为了照顾朝鲜的声誉,这段话一定不能发表。
此外,在这个版本中,这个叫吴的人拐走了的妻子,送给马新贻做妾。因此,马季不是他二哥的妻子,而是张文祥的妻子。
这个版本值得怀疑。张文祥抓住这匹马后,真的只是把它错当成了一个乞丐吗?如果张真的那么仁慈,那些可怜的战俘们一定会拦住这两个人,他们大多数都是可怜的士兵,没有理由就这么放了金彪和老马。这还有其他原因吗?在民间版本中,为这种“释放”找到了更合理的解释。
民谣版:
民间版本与后来的版本最接近,但略有不同,马仍被所在的捻军支部抓获。因为捻军正在分崩离析,早就想改变他的家庭,马利用这一点,在法院避难。当时张有两个兄弟:曹二虎和石金标,于是四人结拜为兄弟,投奔清军。之后发生的事情和张彻版的《刺马马新艺》几乎一样。
可信度分析:很多人认为这个版本很受大众欢迎,赋予了一个案件爱杀人的色彩,完全否定了官员的形象。但很奇怪的是,在上面的版本中,张的妻子被占了,而在这个版本中,却是曹二虎的妻子。
据说马死后不久,一个姓曹的妃子在马家里上吊自杀了。是不是因为这个姓曹的妃子,才出现了一个传说中的曹二虎?
当然,这个版本的疑点更加突出。如果张是马兆安的哥哥,安下面应该有不少人认识他。这个人物的底细应该很好查,以至于经过这么多官员的调查,这个人的身份还是那么扑朔迷离。
历史学家推测的版本是:
在这个版本中,虽然张的具体杀人动机没有被推测出来,但这一事件与当时的大政治环境联系在一起。张被刺成了湘军统帅,而马被刺是因为汉人为主的“湘军”想给清廷一个严重的警告。清朝末年,因为太平天国等多次农民起义,清廷不得不依靠汉族地主的力量,曾国藩率领的湘军是其中最强大的一支。但随着湘军实力的扩大,也打出了“兵将在”的旗号,让清廷对他们充满了担忧,提拔资历不高的官员马新义为两江总督,这是朝廷为了减少地方势力而作出的任命。此外,任命马为两江总督也有重要作用,让他可以查对湘军剿灭太平天国时侵吞的巨额库银。这种说法无疑反映了当时湘军与清廷之间微妙而紧张的关系。而如果历史学家推测这是一起政治谋杀,回到第一版,法庭刻意粉饰内幕,也是合理的。
可信度分析:历史上支持这个版本的“疑点”最多。比如马生前被慈禧召回京。据史书记载,马出来时浑身湿透了御服,汗流浃背,惊慌失措。马欣怡上任前,曾回家看望母亲。临走时,他告诉他的两个兄弟,无论吉凶,他都会去他的岗位。一旦有什么意外,千万不要去北京告状,只是为了自保。马新义死后,他的一个兄弟还是很不愿意去北京了解情况。没想到,到北京后三天内突然去世。
此外,不少审理马案的官员也在立案后神秘退休,也让人觉得十分可疑。更重要的是,其中一人严在审理此案后写了一篇南下日记,其中明确提到马新贻被刺案实际上是一场政治谋杀。清廷让马信义上任,其实是为了给湘军颜色,而马信义遇刺,是湘军给朝廷的施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