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赵云的历史画像?

赵云是河北人。当时河北人大多投奔袁绍帐下,史称四国三公。张合、文丑,连山东人阎良也来投敌。但赵云选择了被誉为“百依百顺的白马”的公孙瓒。

那时,赵子龙二十出头,但他有自己的主见。“世界是侵略性的,它是未知的。民危,国议以仁政。。。。。"可见,赵云并不是一个稀里糊涂的人,只想找一个地方,谋生,他是一个很有理想的人,想找一个仁慈的主人,做一些有助于正义的事情。可惜公孙瓒不是这样的高手。

从史书上看,公孙瓒可能不了解赵子龙是个猛将,没有重用他;弃商从军的刘玄德和赵云在一起感觉很自在。刘备当时也在公孙瓒做客。“每一次接受云,云都是深沉的,自撑的。”

公孙瓒没有带赵云一起。刘备随田忌去元时,向公孙瓒借了赵云,成了主骑。

可惜赵云因为先在公孙集团,所以跟着刘备到处走。从192到199,史书上很少介绍赵云。或者说,赵云告别了哥哥的死,应该离开公孙瓒,自己寻找出路。

我相信赵云没有离开公孙瓒。否则这八年来,就算赵云不去找刘备,刘备也会邀请赵云的。刘备在徐州的那几年,只有关羽和张飞是他的领军人物。如果赵云没有主人,刘备早就邀请他了。

到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时,公孙瓒已经败给袁绍自焚而死,而刘备则败给徐州,北上投奔袁绍。正是在这个时候,“天下第一主袁绍,云中见其威。我先主与云同睡一床,暗遣云养百人。”

时间点完全一样。这七八年间,赵云在公孙瓒,所以没有去找刘备。公孙瓒被灭,赵云马上找刘备,正式加入刘备集团。官渡之战后,赵云随刘备来到荆州,并留在新野。

24-32岁,赵云浪费了七八年。对于一个不值得的主人,公孙瓒,古人非常重视“信”这个词。如果吕布生在现在,怎么会有“三姓家奴”的恶名?

这就是刘备如此信任赵云的原因。如果一个人能因为情况和环境的变化而始终坚持自己的为人处事原则,那么这样的人为什么不能被信任呢?

所以刘备败于孙时,有人说云已北去,前主用手一指:子龙不会弃我而去。《三国演义》里写的更好理解:子龙从我有难,心硬如石,不因富贵而动摇。

刘备在袁绍那里的时候,应该是他人生中非常低谷的时候。可以说前途并不光明。相反,袁绍集团正处于鼎盛时期。按常理,他应该去元河北,而不是刘曹溪。

但是赵云中了圈套,在刘备尴尬的时候加入了刘备集团。用现代的话说,赵云是在刘备集团快要破产的时候申请加入的。它需要怎样的勇气和信心?

赵云如此相信刘备。刘灿贝怎么会对赵云怀恨在心?

不过好在,赵云在公孙瓒的事情上,虽然没有结果,也没有消磨他们的士气,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公元202年,刘备与曹操的大将夏侯惇、于禁、李典在王波交战,赵子龙活捉了夏侯惇和夏侯兰。这一年,赵云35岁。

2003-2007年,曹操忙于统一北方。刘表不是一个性格上很有才华的大师。虽然刘备劝他潜入许都,但刘表思想保守,没有四面八方的野心。所以连刘备都感叹“他肚子好肥”。这几年,如果是一个要地的人,他的日子应该过得比较滋润,但是刘备是一个有野心的人。

2007年,曹操统率数十万精兵,咄咄逼人。他南下讨伐生病的刘表。听到这个消息,刘表害怕地死去了。荆州投降派马上带头,新主人刘聪年轻,没有主见,于是举州投降曹。

刘备本还在前线准备抗敌。直到他占领了钟松,他才知道荆州的变化。无奈之下,他只好匆匆退守江陵。途中荆州数十万人跟随,减缓了行军速度。得知刘备南逃,曹操挑选五千精兵在当阳长坂追到刘备,双方发生混战。因为曹操这次取的,都是军中精英,包括曹纯指挥的虎豹骑,徐琪指挥的虎贲卫士。

刘备军被曹骏打败,刘备的两个女儿在曹淳被虎豹骑俘虏。然而,和甘夫人却安然无恙。为什么,这取决于常山赵子龙的绝望救援。

据史书记载,是为了保护甘夫人,也就是后母的安全。但是短短十个数字看似简单,你却要好好想想。在曹操最精锐的虎豹骑和虎贲卫士的双重围攻下,营救曹骏和刘备一家的首要目标看似不可能,但赵子龙做到了。

现在总有人在批判。罗贯中把赵云救阿逗描述得太神化了。难道不知道小说本身就应该升华人物吗?

但我认为,罗先生并没有被神化。什么是神化?比如罗先生描写或简雍骑着马,拿着长枪,从群雄中救出阿斗,确实是神化了。让不可能的人完成不可能的事情是一种典范。

况且在实战中,刘备的军队已经被打散了。赵云需要怎样的智慧和勇气才能带领一群散兵抗击曹操最精锐的虎豹骑和虎贲卫士,救出束手无策的窦和甘夫人?

然而,常山赵子龙做到了。现在总有人喜欢贬低赵云当保镖,贬低赵云当保镖,这也太大材小用了。在集团中,其实有一个名副其实的保镖,那就是陈导,他的名字叫智叔。自公元196年起,一直镇守刘备。但是,陈导只能做保镖。纵观他的一生,没有什么突出的事迹。甚至在关键时刻,保护刘备一家,不是关羽抢了风头,就是赵云抢了功劳。所以陈灿只能被慢慢埋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赤壁之战后,刘备集团开始显示出黑马般的强大实力。刘备一口气吞了荆州南长沙、桂阳、零陵三县,赵云此时正统领桂阳郡。

从2009年到211,赵云镇守桂阳郡两年。直到211,刘备出兵蜀。刘备需要一个将军在大本营牵制傲慢的孙夫人及其和吴江一伙。“我祖上对云是认真的,一定要整洁,所以管内务。”

想一想,其实简单明了,带兵在外作战,就是敌我矛盾;但是,处理主人的家事是一件非常复杂的技术活,不是谁都能胜任的。这样的候选人一定是大师的心腹;第二,要能在镇上生活。想想吧。老爷的亲戚,加上七姨八姨,没有一个好伺候的,何况这位夫人,刘备还怕她。第三,不仅要掌控小镇的生活场景,更重要的是,还要能够很好地协调各方的感情。

这个工作应该交给孔明,他能做,但是浪费了。孔明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如果要送给关羽和张飞,你们是密友,是镇景都没问题,但张观是个骄傲的人,一直把孙权当成“江东鼠辈”,更别说孙夫人了。如果是这样,如果没有达成一致,矛盾就会大大激化。后来关羽战败,就是因为他太看不起江东人了。

刘备是一个知人善任的智者。他卖草鞋和草席能赚三分之一,也不是不明智。单看他选择赵云为留守司马,就可以知道他有多信任赵云。赵云又一次在任期内做出了巨大贡献。

孙夫人试图偷偷把阿斗带回东吴时,赵云第一时间得到消息,让脾气火爆的张三哥软硬兼施拦河斩阿斗回来。如果要把这个窦带到江东,就相当于把他当人质,放在江东。日后刘备若有涉及江东利益的事,就得“弄船”。孙权与曹丕成亲时,文帝要求孙权把儿子送到杜威,但孙权千方百计推辞,不肯送。

可见截河拦窦的意义之大!

213年,赵云随诸葛亮去蜀国。214年,马超叛变,成都动摇,刘投降。益州建立,有些将军希望把成都的房子和城外的桑园都给他们。赵云立即站出来反驳这样的言论,并洋洋洒洒地发表声明,让“第一高手跟着来了”

赵云是一个以国家为重,然后回家的将军,有点像东汉光武帝手下的“大树将军”冯异。平时不喜欢“功德共享”。

可惜刘备夷陵失败后,鲁迅一路追击刘备,刘备撤到白帝城。赵云曾率蜀精锐两万,到达白帝城,被鲁迅突然撤回。表面上看,鲁迅说了些什么,因为他要防备魏的偷袭。其实鲁迅心里清楚,如果能抓到刘备,有多大功劳?

但他更清楚,下一个对手是赵云,他权衡利弊,讨不到便宜,不能速战速决。如果把赵云和赵云冻在白帝城,魏会在东线再次进攻。到时候,如果要撤军,常山赵子龙恐怕是不可能让吴栋从容撤兵到东边的。所以鲁迅的退兵想法也是无奈之举。当他知道他的对手是赵子龙时,他想乘胜追击的想法很快就被打消了。

前二十年(190-2008),刘备集团的发展过程以紧缩为主,发展缓慢,但在接下来的十年(2009-219),呈现井喷式扩张。十年,荆州,益州,马超,汉中。可以说刘备集团用10年的扩张完成了30年的积累。

这种发展速度要求掌权者妥善处理集团内部各派系的利益关系,以保证人心的稳定和事业的持续发展壮大。

当然,必须把自己的小团体放在第一位。所以关羽在将领中排名第一。但是,如果把好的职位都给了小集团,人们难免会不满。所以我们看四将,分属于三个派系,前荆州帮,后荆州帮,凉州帮。

赵云对韩曙集团的贡献不那么封闭,但绝对高于马黄。赵云之所以得不到提升,主要是因为内部派系平衡。

对赵云的选择,刘和朱也衡量了赵云的方方面面,包括他的心态。赵云是一个把公私放在前面,把个人荣辱看得很轻的人。/p-9062388524120.html因此,刘备敢于把赵云的位置让给别人。其实赵云性格沉稳严谨。个人能力方面,他攻防兼备。他能镇守桂阳两年,在汉中转守为攻,打败了曹骏,并能沉着指挥,摆脱曹真军的追击。进攻可以活捉夏侯兰,并在乱军中勇敢地救出张著。这样的明星可遇而不可求。刘灿贝和诸葛亮不是很看重赵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