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论简介
本书以实践观点为基础,以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为核心,系统地论述了动态革命的反映论。具体论述了实践及其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决定着其他一切活动;社会实践有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其中阶级斗争对人的认识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真理的标准;实践仍然是认识的目的,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最显著的特征。
本书具体论述了认识在实践基础上发展的辩证过程,论述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批判了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指出人的认识运动首先经历了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即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动态飞跃;通过实践获得的理性认识必须回到实践中去,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动态飞跃,也是更重要的飞跃。它还深刻地指出,主观和客观的分离,认识和实践的分离,是“左”和“右”错误的认识论根源。它强调人的认识过程反复经历了这两次飞跃,完成了某一发展阶段某一客观过程的认识运动,但就过程的进行而言,人的认识运动还没有完成。人类认识发展的整个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是无穷无尽的,每一个循环的实践和认知的内容都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作者论述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他指出,在宇宙的绝对整体发展中,每一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所以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每一个特定发展阶段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有相对真理。无数相对真理之和,就是绝对真理。文章强调,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无止境,人们在实践中对真理的认识永无止境。马列主义并没有终结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作者特别强调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认识与行动的具体历史统一,反对一切脱离历史的“左”和右的错误思想。本文还论述了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问题,指出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斗争包括以下任务:改造客观世界,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即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从而达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