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是“苏沪通天下”还是“湖广通天下”?
这两句话没错,只是出现的时间不同。所以会造成这两句话冲突的错觉。你要知道,收成不仅取决于雨水,还取决于土壤。但是没有一个地方的天气会年年好,也没有一个地方的土壤会永远肥沃。这两个地方曾经非常富有。再说一句“苏沪熟,天下足”。它出现在宋代,在当时的民间典籍中也有提及。它的意思也很简单。
意思是只要苏州、湖州有大丰收,全国就不用愁吃穿了。其实“苏湖熟,天下足”和“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是同时期流传的,也说明这句话出自宋代。这句话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但也是有理有据的。宋代时期,宋代的粮食主要在太湖、鄱阳湖等平原和湖泊沼泽地带。这里不仅人口众多,而且每年都有大量的粮食被运往外地。苏州和湖州就是这两个地方,也是最繁华最富庶的地方。所以有“苏州湖熟,天下足”之说。
但是到了明朝就不一样了。当时对棉花的需求比较大,效益也高。所以江苏和浙江的农村都种植棉花。所以那时候这一带种粮食的人少了,这么多年过去了,这里的土壤也没有以前肥沃了。由于这里种植了大量的棉花,所以这里曾经是一片盛产粮食的土地,但在当时,这里需要从别处运输粮食。当时的另一个地方是湖广,也就是现在的湖南湖北。
所以“苏沪熟,天下足”这句谚语就演变成了“湖广熟,天下足”。只是时间问题。这两句话并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