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些烹饪传统?

人类的原始饮食和普通动物没有太大区别。当他们得到食物时,他们只是活着吃。古人称之为“食毛饮血。”起初,我们只能依靠大自然的安排和恩赐。有丰沛的时候,也有短暂的时候,尤其是北方的冬天,水果和植物都枯萎了。如果我们不能捕捉动物来满足我们的饥饿,我们不得不挨饿。

当人类认识了火,就进入了饮食的新时代——火食时代。掌握了用火技能的人类也发明了生火和保存火的方法,这样就有了光、温暖和热食。自然火最早被人类使用,包括火山熔岩火、枯木自然火、雷击火和陨石坠落地面引起的火。起初,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总是避开熊熊大火。但人毕竟不同于动物。恐惧过后,他们因余烬而感到温暖,可能会故意收集一些火种保存起来,以便度过寒冷的冬天。有时,在被火焰吞没的森林中,会发现一些烧焦的野兽和烤坚果。如果你尝试它们,你会有不同的味道,这可能会激发你开始吃火。

中国史前最早用火的年代不详。周口店北京人洞穴遗址发现了用火的遗迹。考古发掘发现了一层厚4-6米的灰烬层,夹杂着一些烧焦的石头、烧焦的动物骨头和烧焦的朴树种子。这绝对是厨房垃圾,也是用火的明显证据。年代在50万年前。此外,在蓝田和元谋遗址也发现了一些碳屑和烧骨。

大火之后,熟食的比重逐渐增加,火烤的方式也由简单到复杂,烹饪技艺也逐渐发展和提高。当初人类没有炉子,也不知道什么是锅碗瓢盆。锅不是发明出来的。当时主要的烹饪方式是烧烤,直接在火中烹煮食物。这种方法一直流传使用到近代。人类还进一步发明了“炮”法,沿用至今,即用粘泥包裹食物,在火上烘烤。

火成为不可或缺的生产生活手段后,人类发明了一些人工的生火方法,可以制造火种。当人类成为火的主人时,他就成为了这个世界的主人。这是人类第一次试图支配自然的力量,开启了人类改造和征服自然的辉煌篇章。

虽然不用炊具用火做饭的时代可能很久了,烘焙或者大炮也能带来美味,但是人类并不满足于此,我们的祖先还在寻求新的口味。其中以釜壶的发明最为重要,这是一种人类使用了不少于一万年的常规炊具。

人类最早制作的炊具,直接选用天然材料,不一定有细致的加工。在这些材料中,板岩和石头是最常见的。古今所见的“烧板岩”早在陶器发明之前就有了。现代一些少数民族还在用石板做煎饼,这是古老的遗产。一些民族有用热石头烹煮食物的习俗,或者用兽皮当锅烹煮食物。这些不用陶器的烹饪方法,世界上很多后发民族都有例证,绝对是早期人类烹饪常用的方式。正是通过这些原始的方法,才烹制出最初的美味佳肴。最早的陶壶就是受这种原始烹饪方式的启发,青铜鼎和铁锅的铸造一脉相承。陶壶之前有“皮壶”和“竹壶”。在竹子丰富的南方地区,切下竹子,装满水和米等。,并在炭火中煨制,也可制成美味的制品。这就是古代文人所谓的竹壶,沿用至今,别有风味。像这样的原始烹饪方法,可能还有很多例子。也就是说,在特种炊具发明之前,更多的标准烹饪已经开始了。

将烹饪时代的开始追溯到陶器发明之前,并不能抹杀陶器发明对人类饮食的深远影响。陶器的发明可能是农业绿色革命的一个重要副产品。在种植粮食成为人类获取食物的主要手段后,人类的膳食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粮食成了主食,但怎么吃成了大问题。谷物一般不适合生吃。起初,它们可能是在热石板上烤或者在竹管里煮。类似的方法可能已经使用了许多世纪。这样早期的烹饪方法,在古人的讨论中也可以看到。比如《礼记·李云》中就提到“中世纪没有水壶,放出米来抹平肉,加在烧石上吃。”《古史考》也说:“神农时,民食谷,米放于石之上烧。”当然,这并不是一种理想的吃法。人类仍在寻找烹饪谷物的新方法,陶器的发明就是这种迫切寻找的结果。

关于陶器的起源,学术界没有可靠的结论。陶器由粘土制成,经过高温成型和烘烤。人类为什么会突然有把土变成器皿的想法,至今还是个谜。是继发明人工火之后,又一次以火为能源的科学革命。陶器主要是为了烹饪谷物而发明的,是由原始农耕部落创造的。农耕部落有了相对稳定的生活来源,不再频繁迁徙,开始有了定居的生活。正是在这个时候,陶器来到了人类世界。最初的陶器多为炊具,也有食具。炊具的粘土混合有沙子或谷壳、蚌壳粉等。,具有耐火、不易燃烧、传热快等优点。淘洗后的灶具粘土不与火源直接接触,所以一般不加砂粒,表面光滑。有了陶器,火食的方式逐渐完善,陶器烹饪的时代到来。

中国的原始陶器历史悠久,南北都有一万年前出土的陶器。正是这种陶器在史前时期伴随着人们的饮食生活,陶器烹饪使火食技术得到充分发展。

中国悠久的火食品传统是中国发达的烹饪的基础,这是我们引以为豪的。厨师金哲将烹饪称为“从火中取宝”,而火功夫的使用是获得真正宝藏的关键。火功夫的修炼,有赖于几千年经验的积累,以及火食的悠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