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最早的钻井活动始于中国。
打井就是人们从地表向下挖一个圆柱形的通道,最初的目的是抽取地下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钻井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打井技术、钻井技术和旋转钻井技术。前两个阶段,我们中华民族在这个技术上是走在前列的。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在中国出土的甲骨文中已经发现了“井”字。春秋战国时期井深已达50余米,唐代已超过140米。这一时期属于人工掘井阶段,直径约为1.5米,人可以从井筒下到井底。经过两千年的发展,中国古代的钻探技术有了新的发展,取得了划时代的突破。钻井井筒直径呈碗形,井深达到1-1048。卓通井是一口用直立粗大的竹筒和竹片作绳索,从地下捞取卤水的盐井。“卓通经”的发明是中国古代除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造纸术之外的又一伟大发明,开创了世界现代“绳钻”钻井技术,掀起了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的能源革命。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研究了中国古代的钻井技术后大为惊叹。他在《中国古代科技文明史》一书中写道:“今天用来开采石油和天然气的深井,就是从中国人的这些技术中发展起来的”,并指出“这项技术大约在12个世纪前就传播到了西方国家”。1835年(道光6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口“杰出的桶井”(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寨的海井,井深1001.42米),使钻井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1850年(道光三十年),钻探深度达到1100米(四川省自贡市墨子井)。为了开采地下的石油,美国在宾夕法尼亚州打第一口井是在1859,井深只有21.64米,直到1871才钻到338.33米。俄罗斯只在1848打了一口深约60米的井。19世纪末出现的旋挖钻井技术,实际上是在中国旋挖钻井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油气井在中国古代被称为“火井”。据《汉书·祭郊志》(公元61年)记载,“天坛火井在洪门”,即在陕北神木县附近的洪门火井里建了一座庙。唐代著名诗人李贺曾问:“火井温泉在何处?”这首诗。中国四川的天然气钻井与盐井有关。上面说的渤海井实际上是一口盐水和天然气的合采井,日产天然气5000 ~ 8000立方米,盐水14立方米。据《钟书广记》一书记载,明郑德末年(公元1521),四川历史上,在钻盐井或天然气井的过程中,钻完油后改为油井。明清时期,四川打油气井的技术非常普遍,伊布卡(Masaru Ibuka)约1000m。
四川大营乡举世闻名的“卓筒井”